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长期居全球癌症首位,早期多表现为隐匿性生长且缺乏特异性症状。


低剂量CT(LDCT)筛查作为目前最有效的早期肺癌检测手段,通过优化辐射剂量,实现全肺薄层扫描(1mm层厚),可敏感检出≥3mm的微小结节(尤其磨玻璃结节),能精准分析结节血管浸润、边缘形态等恶性征象。LDCT筛查可使高危人群(如30包/年以上吸烟史者)肺癌死亡率降低20%-24%。

今年江西省政府将50~74岁目标人群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纳入2025年江西省10件民生实事,让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低,约为常规CT辐射剂量的8-20%,接近于胸片的受检剂量。低剂量CT肺癌筛查对小病灶检出率接近常规CT。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肺癌低剂量CT筛查呢?
一、肺部低剂量CT检查前注意事项
1.肺部CT筛查前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不要穿戴金属的衣服或者外套,避免佩戴金属饰品,特别是女性不要穿戴金属文胸;打火机、项链等含金属的首饰物品检查前需要取下;金属饰品会产生伪影,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2.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空腹;
3、检查时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应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屏气训练,以免产生呼吸伪影,影响诊断。
二.扫描参数
1.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mAs;
有些CT机型如果没有120kV档,可选用110kV,相应的管电流可增加至40 mAs。较瘦的受检者管电压可降低至110kV,管电流≤40mAs;
较胖的受检者不建议增加管电压,可适当增加管电流,但注意DLP不能超过99 mGy*cm。
某些厂家的CT机型在设置扫描参数时没有mAs这个参数,只有mA,mA和mAs存在换算关系;
mAs = mA ×旋转时间,表示X射线球管在机架旋转一圈期间输出的总辐射量。
例如:若mA设置为80、旋转时间0.5s,则mAs = 80 × 0.5 =40mAs。
2.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薄层重建层厚1.0-1.25mm连续(层间隔为0),厚层和薄层分别重建出肺窗和纵膈窗图像。薄层重建层厚建议1mm,如达不到1mm时,可选用1.25mm进行重建。
注意:低剂量CT薄层图像不能用高分辨率或锐利算法进行重建,否则会增加图像噪声。

肺窗和纵膈窗
低剂量CT图像重建算法建议选用标准算法或中等平滑的卷积核(40-50)。以下是不同卷积核的后处理图像噪声对比(以64排机型为例)。

重建算法
迭代重建技术:迭代重建算法利用矩阵代数,通过数学模型选择性地识别并去除图像噪声,使图像噪声减少。迭代重建算法选择性去除噪声的能力使其能在较低剂量检查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3.打开自动管电流选择技术(automatic current selection,ACS),Care Dose 4D。(以64排机型为例)

三、扫描范围
从肺尖到肋膈角(包括全部肺组织),受检者吸气末一次屏气完成扫描,检查时应有专人训练受检者屏气,尽量避免重复扫描;

除了调整管电压和管电流之外,还有什么操作可以减少辐射剂量?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精准确定肺部扫描范围,有研究显示,减少扫描层数4—9层,可降低辐射剂量约8.5%。低剂量CT肺癌筛查时,应精准把控肺部扫描范围,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四、剂量报告
开启 “Dose Report(剂量报告)”功能,记录扫描时的剂量参数,如: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等数据,一并上传至PACS存储。

五、CT辐射剂量如何计算?
1.DLP(Dose Length Product剂量长度乘积),单位是mGy*cm,DLP是剂量报告中一项反映辐射剂量的重要指标。建议DLP≤99mGy*cm。
2.有效剂量E = DLP×K(有效剂量转换系数),单位mSv,是反映受检者一次胸部检查实际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值;成年人胸部有效剂量转换系数K为0.014;
例如:上图中受检者此次CT检查时DLP为87.9 mGy*cm,那么有效剂量E =87.9×0.014 =1.23 mSv。表示该受检者此次CT检查实际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值为1.23 mSv。
六、扫描体位要求
1.床高合适,对腋中线,等中心扫描。
2.双手的摆放:双手向头方向上举,减少剂量的同时,避免产生肢体伪影。
3.去除金属异物和较厚的衣物。
4.做好放射屏蔽防护,铺盖铅围裙。
5.严格训练闭气。


七、图像质量控制评价
1.图像无呼吸伪影、无金属伪影;
2.扫描范围精准,无过大或不全
3.DLP不超标(≤99)
4.放射防护规范
5.图像信噪比佳,重建算法合适
6.选择LDCT序列扫描,避免重复扫描
作者:医学影像科 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