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正文

健康科普

气胸:隐匿的“肺部杀手”——从歌手方大同的离世谈起

发布日期:2025-03-10 17:13:24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25年2月21日,知名歌手方大同因气胸并发症离世,年仅41岁。这一消息引发公众对气胸这一疾病的广泛关注。方大同自2010年起因气胸多次住院,其瘦高体型、长期素食导致的营养不良及无法手术的困境,最终让这位音乐才子被病魔击倒。本文将从医学角度解析气胸的成因、症状与防治,以警示公众对肺部健康的重视。

一、什么是气胸?

气胸(Pneumothorax),俗称“爆肺”,是指空气异常进入胸膜腔(肺与胸壁之间的空隙),导致肺部受压塌陷的疾病。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为负压状态,若气体进入则会破坏这种平衡,轻者引发胸痛、呼吸困难,重者可因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根据病因,气胸可分为三类:

1. 自发性气胸:最常见类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多发生于无基础肺病的瘦高体型男性青壮年,因肺组织发育不良形成肺大疱,剧烈运动、咳嗽或情绪激动时易破裂。

继发性:与肺结核、慢阻肺、哮喘等肺部疾病相关。

2. 创伤性气胸:由胸部外伤或医疗操作(如穿刺)引起。

3. 张力性气胸:最危险类型,因胸膜裂口形成“单向活瓣”,气体只进不出,导致胸腔压力急剧升高,需紧急处理。

二、高危人群与诱因

方大同的案例凸显了气胸的高危特征:

- 瘦高体型男性:青春期快速发育时,肺组织弹性纤维发育滞后,易形成肺大疱。

- 慢性肺病患者:如哮喘、慢阻肺患者,肺组织脆弱,轻微用力即可破裂。

- 长期吸烟者:烟草导致肺部炎症,增加肺泡破裂风险。

- 生活习惯:剧烈运动(如俯卧撑、举重)、潜水或高空活动(气压变化)、长期熬夜及情绪激动。

方大同因素食导致营养不良、体型过瘦,无法满足手术条件,最终只能保守治疗,这也反映了体质管理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气胸的症状轻重与积气量相关,常见表现包括:

1. 突发胸痛:多为单侧针刺样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2. 呼吸困难:轻者活动后气促,重者静息时即感窒息。

3. 干咳与压迫感:部分患者伴随刺激性干咳,胸部有“堵塞感”。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因代偿能力强,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胸闷,易被忽视,需通过影像学确诊。X线或CT检查可清晰显示气胸线及肺压缩程度,CT对局限性气胸的诊断更具优势。

四、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根据气胸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方案:

少量积气:保守观察,待其自然吸收。

中至大量积气: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

反复发作或肺大疱: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或胸膜固定术。

预防措施:

1. 高危人群管理:瘦高体型者需定期胸部CT筛查肺大疱,避免剧烈运动。

2.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均衡饮食(高蛋白、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憋气或用力过猛。

3. 疾病控制:积极治疗哮喘、慢阻肺等基础肺病,预防呼吸道感染。

五、启示:健康与生命的平衡

方大同的离世不仅是音乐界的损失,更是一次对现代人健康管理的警示。他在高强度工作中忽视身体信号,长期带病创作,最终因身体透支酿成悲剧。艺术与梦想的追求固然重要,但健康才是实现一切的基础。正如医学专家所言:“预防胜于治疗”,定期体检、科学运动、及时就医,方能守护生命之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