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血科工作,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咨询。
“我昨晚没休息好,可以献血吗?”
“我最近感冒在吃药,可以献血吗?”
“我现在57岁了,可以献血吗?”
“我有高血压,可以献血吗?”
“我有糖尿病,可以献血吗?”
……
确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献血,那就让我们一起聊聊无偿献血的条件吧。
1.年龄及体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2条对献血者年龄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发布的《GB18467-2011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年龄又作出了补充规定,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以延长至60周岁。在体重方面,男性应≥50公斤、女性应≥45公斤。
2.生命体征指标
献血者应监测体温、血压、脉搏这3个指标。体温正常;90 mmHg≤收缩压< 140 mmHg、60 mmHg≤舒张压< 90 mmHg、脉压差≥30 mmHg;脉搏60次/分钟-100次/分钟,高度耐力的运动员应≥50次/分钟,且节律整齐。在测量血压、脉搏时,可以要求献血者静息休息15-30分钟,休息时避免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发怒以及剧烈运动,也不要喝茶、喝咖啡、吸烟等。
3.一般健康状况检查
要求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四肢无重度及以上残疾、无严重功能障碍,无关节红肿。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损伤,无静脉注射药物痕迹。
4.血液检测
捐献全血前常采用硫酸铜法检测献血者血红蛋白,要求男性≥1.0520,女性≥1.0510。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常采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献血者血常规,血红蛋白要求男性≥120 g/L,女性≥115 g/L;红细胞压积≥0.36;150×109/L ≤血小板计数< 450×109/L。此外,一般还会采用金标法检测献血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初筛阳性者不宜献血。
献血后还会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标志物。既往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上述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但这种方法的“窗口期”较长,输血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较高,为进一步缩短“窗口期”,目前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上述病原体的DNA或者RNA。
5.献血时间间隔
两次捐献全血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6个月。两次捐献单采血小板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2周,1年不超过24次,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两次捐献单采血小板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周。捐献单采血小板之后捐献全血,时间间隔不少于4周。捐献全血之后捐献单采血小板,时间间隔不少于3个月。
由此可见,国家对无偿献血者的各项指标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其目的是既要保护无偿献血者,同时也要保护受血者。如果您符合无偿献血的条件,就请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吧,让我们一起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6.预防接种或者接受生物制品治疗
分为无暴露史预防接种、有暴露史预防接种、接受生物制品治疗等3种情况。
无暴露史预防接种者在接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类毒素注射后,如无其他疾病或者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24小时后即可献血。无暴露史预防接种者在接受减毒活疫苗后,不同疫苗的要求不同,麻疹病毒疫苗、腮腺炎病毒疫苗、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在最后一次免疫接种2周后即可献血;风疹病毒疫苗、狂犬病毒疫苗、乙脑病毒疫苗在最后一次免疫接种4周后方可献血。
有暴露史预防接种,如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病毒疫苗,在最后一次免疫接种1年后方可献血。
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者,不同制剂的要求不同,接受抗毒素及免疫血清治疗者,在最后一次注射4周后即可献血;接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治疗者,在最后一次注射1年后方可献血。
7.暂时不能献血的情况
口腔护理如洗牙后未满3天,妇女月经期及前后3天,不宜献血。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停药后未满5天者,不宜捐献血小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活动性或进展性眼科疾病病愈,伤口愈合或伤口感染痊愈,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1周不宜献血。皮肤广泛性炎症愈合、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15天不宜献血。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1个月不宜献血。
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扁桃体手术、眼科手术愈后,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病愈后未满3个月不宜献血。较大手术痊愈、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6个月不宜献血。
妇科良性肿瘤、体表良性肿瘤手术愈后,被血液或者组织液污染的器材致伤或污染伤口后,纹身术后,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后,高危性行为后,分娩及哺乳期未满1年不宜献血。急性风湿热病愈后未满2年不宜献血。
8.不能献血的其他情况
《GB18467-2011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不能献血的其他情况有详细的描述:
各种恶性肿瘤或者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慢性皮肤病患者;
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曾接受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治疗、重要脏器切除治疗的患者;
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各种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功能不全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高血压、低血压、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各种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
慢性胃肠炎、慢性胰腺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泌尿道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缺乏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各种出凝血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
脑血管病、脑炎、癫痫、脑外伤后遗症、晕厥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癔病等精神疾病患者。
此外,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也是不能献血的。(撰稿人:董宁 吕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