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正文

健康科普

90岁奶奶“真假牙”难辨

发布日期:2023-12-21 15:57:28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日,90岁高龄的邱奶奶在家属陪同下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表情痛苦的说:“医生,我之前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断了,现在我说话、吃饭都有影响,而且不好看,你能给我补起来吗?”经过详细的口腔检查和询问病史,医生发现邱奶奶有2颗门牙的牙冠断了,只剩下牙根,几乎与牙龈齐平。考虑邱奶奶的基础疾病较多,有较严重的冠心病,2个残根都有完善的根管治疗,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并提出了几种治疗方案。在详细了解各种方案的利弊风险后,邱奶奶决定先尝试补牙观察。

由于邱奶奶的身体状态不宜太长时间治疗,这次医生只补了一颗牙齿。治疗完成后,邱奶奶看着镜子里的牙齿,开心的合不拢嘴,“哎哟,我都分不清楚哪颗牙是补的了,真是太感谢了”。

治疗术后口内,邱奶奶口内的2个残根治疗对比

您能看出来哪颗牙是补的牙齿吗?

“烂牙”不补,将有哪些危害呢?

大多数情况下,牙齿的缺损不会像肢体缺损引起生活困难,也不像耳鼻缺损导致面容毁坏,因此患者通常没有强烈的就医愿望。然而,神经、肌肉、关节与咬合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部分的异常都会带来其他部分的损害。

1.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牙体缺损若累及牙本质深层甚至牙髓,可引起牙髓充血、变性甚至坏死,进而引起根尖周病变。

2.影响咀嚼功能。咀嚼功能变差,特别是牙列缺失者对食物完全不能进行正常的切咬、咀嚼和研磨,食物未经充分磨碎便直接进入胃肠道,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因此患者一般吃流质或软食,影响营养的吸收和全身健康。

3.影响吞咽功能。由于口腔失去牙支持,致使吞咽食物时,口腔难以做到有力的闭合,使舌肌压挤食物向后进行吞咽的过程受到影响。

4.面容苍老。牙列缺失者唇、颊部因失去牙齿的支持,向内凹陷,上唇丰满度差,面部皱褶增加,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面容明显呈衰老状。

5.口腔黏膜敏感。肌肉张力平衡遭到破坏,失去正常的张力和弹性,亦由于组织的萎缩,黏膜变薄变平,失去正常的湿润和光泽,且敏感性增强,易患疼痛和压伤。

6.舌体变大。由于牙列缺失,舌体失去牙的限制而变大,如久不作全口义齿修复,不但可造成舌形态的改变和功能失常,且可导致舌与颊部内陷的软组织接触,使整个口腔为舌充满。临床上,有的患者还出现味觉异常和口干等现象。

7.引发邻牙、对颌牙甚至同侧牙松动、脱落。缺牙后长期不进行修复,邻牙在咀嚼力的作用下,慢慢向缺牙间隙处移位歪斜,逐渐松动;当剩余牙齿较少时,由于它们承担了过大的咬合力,将会造成牙槽骨快速丧失,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而与缺牙有咬合关系的对颌牙齿,也因为没有对牙合牙支撑,会伸长,最终松动、脱落。

8.引发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缺牙后不及时修复,邻近的牙齿移动后,牙齿与牙齿间会出现缝隙,容易使食物嵌塞到牙齿间隙里,发生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9.影响发音。由于牙齿缺失,影响与牙齿有关的发音,如发齿音“滋”、“斯”;唇齿音“夫”、“万”等,俗称“说话漏风”。

10.颞下颌关节损伤。牙齿缺失以后,因缺牙侧的咀嚼功能降低,患者可能会形成只用另一侧咀嚼的习惯,除此之外,缺牙数目较多或缺牙时间较长以后,会因为余留牙的倾斜、伸长等形成咬合干扰,造成咬合关系紊乱。这些都会影响到颞下颌关节的稳定,造成关节的损害等。

11.其他影响。牙体缺损后,锐利的边缘容易刮伤口腔黏膜和舌等软组织;残冠、残根常成为病灶影响全身健康。

牙齿缺损、缺失不仅会影响到口腔功能,还有可能对全身健康、社交以及心理因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牙齿缺失以后,应听从口腔医生建议,根据自身牙槽骨条件及时修复。(撰稿:杨薇、叶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