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楚报道)“护士,我的血管很好,不需要打留置针”“护士,我不要打留置针,你给我打钢针”“我就做个检查,为什么要打留置针”……在医院,经常碰到病友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不太愿意接受静脉留置针。首先,我们看看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1:患者张某,肠胃不适,需要做胃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血管条件很好,为了术前麻醉及检查安全,检查当天护士给其留置了静脉留置针。
案例2:李奶奶因肺炎住院后,反复发热,需要一天多次输液,李奶奶血管不太好找,为了输液治疗,给其进行了静脉留置针输液。
案例3:患者李某,入院时咳少量鲜红色血,为了治疗和便于紧急抢救,给其留置静脉留置针。
因此,无论是术前麻醉,还是安全治疗,亦或是紧急抢救,静脉留置针都是有必要的,因为它是一条“生命通道”。
什么是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是由不锈钢的针芯、软的外套管、塑料针座及接头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穿入血管中,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从而进行输液的一种工具。
为什么不打钢针?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提出“钢针零容忍”。钢针的每次穿刺对血管都是一次创伤,尤其是反复穿刺造成的损伤很难恢复,有时甚至是不可逆的,还可引发一系列的不适与并发症,如疼痛、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活动不方便等,同时增加了药液外渗的概率,故应尽量减少钢针穿刺,保护好血管。
静脉留置针有哪些优点?减少穿刺,保护血管:静脉留置针可以在血管内留置72~96小时,能够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保护血管,特别是为长期需要静脉输液或者输血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通道。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比较快,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不易损伤血管,增加输液安全:静脉留置针留在血管内的导管比较柔软,轻微活动时一般不受影响,患者输液时可以适当地活动或者翻身,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率。
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活动:可进行一些日常轻度活动,如写字、吃饭、如厕、做简单家务等;但不要剧烈活动,如提重物、打球等;留置于下肢时,应尽量减少下肢活动。
卧位:睡眠休息时身体不要压住静脉留置针,应尽量选择平卧,或没有静脉留置针的对侧卧位。
淋浴:可以淋浴,但是静脉留置针部位不能浸泡在水里。淋浴前在静脉留置针外包裹两层保鲜膜,并将淋浴喷头调整至较低的位置,用携带静脉留置针的手抓住淋浴喷头的柄,保证喷头的水不会淋到固定静脉留置针的贴膜和外露部分,另一只手完成洗澡过程。如果有人协助洗澡,则只需注意不要淋湿固定静脉留置针的贴膜和外露部分即可。如不慎将贴膜淋湿也不要惊慌,马上告知护士,及时更换贴膜就可以了。
穿脱衣服:脱衣服时,先脱未留针的那只手,再脱另一只手;穿衣服时,先穿留针的这只手,再穿另一只手。
观察: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血渗液,针管有无滑脱移动,延长管内有无回血,接头有无松动等。总之,在留置针输液与留置期间,有任何不适都应及时告知护士处理。
意外脱出:携带静脉留置针外出时,如果静脉留置针意外脱落,不要惊慌,立即顺着血管走向按压3~5分钟,直至穿刺部位没有血液溢出,出血停止后再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对穿刺点进行局部消毒,然后保留脱出来的留置针软管,立即返回病房让护士查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