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3日,是全球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早健康。”慢性肾脏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超过8.5亿人。预计到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导致预期寿命缩短的第五大病因。值此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之际,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呼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慢性肾脏病早检查、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共筑全民肾脏健康,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倡议:
一、关注高风险人群,及早发现肾病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查肾脏健康,主要风险因素: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肥胖、有肾脏病家族史;其他风险因素:有过急性肾损伤、肾脏肿瘤家族史、妊娠相关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低出生体重或早产、尿路梗阻、反复肾结石、肾脏或泌尿系发育异常;以及中暑、蛇咬伤、环境毒物、有毒药物、病毒及寄生虫感染等。针对这些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做好疾病风险筛查,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二、推广早期检查,减轻疾病负担
通过简便、无创、性价比高的检测方法评估肾脏健康。
1、监测血压:控制高血压,减轻肾损害,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肾脏血管硬化及肾小球硬化,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并定期检查肾脏情况,包括蛋白尿和肾功能等。
2、计算体重指数(BMI):关注超重和肥胖对肾脏的影响,体重指数(BMI)≥24kg/m2[BMI= 体重(千克)/身高(米)2]人群,或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人群,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易患肾脏病。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指出,未来将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慢性病预防。
3、尿液检查:每年定期化验尿常规;
4、血液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或空腹/随机血糖筛查2型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肾脏病变,一旦患有糖尿病,要每天控制好血糖,定期监测肾功能。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损害持续3个月或以上,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早期没什么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睡眠障碍、颜面或下肢水肿、夜尿增多或尿量减少、尿中泡沫增多等。肾脏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也常无症状,一些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表现为血尿、腰痛或腹部包块。因此,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是关键,高危人群每年查腹部B超、肾功能、尿常规。
三、注重科学预防,关注肾脏健康
肾脏每天帮助我们把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我们更应该对它好好呵护:
1、每天睡眠充足,不熬夜。每天尽量保持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建议晚上 10 点-11 点左右上床睡觉,保证 7 -8 小时的睡眠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通风。
2、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包括肾脏的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增加肾脏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性肾病。
3、少盐、少糖,控制肉类和脂肪的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蔬菜和水果应占每日食物摄入量的较大比例,争取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不要用果汁代替水果。
4、适量饮水。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肾脏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保持肾脏的正常排泄功能。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 1500毫升水,最好选择白开水,避免过多饮用咖啡、饮料、奶茶等。
5、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2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打球、骑自行车等。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管理体重、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是核心防线。吸烟、久坐、高盐高糖摄入等风险行为需自我约束,肾脏早期症状,如眼睑或下肢水肿、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尿色异常(如血尿、尿色深如茶色)、疲劳、腰酸背痛等应及时就医。健康不是“医生的事”,而是贯穿日常的终身投资。自律与科学管理,才能最大化生命质量。最后请问,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早健康!
撰稿:刘颖
审核:王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