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大肠癌 -> 正文

健康科普

姑侄3人同患结肠癌,疑是罕见林奇综合征“作怪”

发布日期:2022-09-19 11:27:16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谭娟 胡继龙报道)近日,吉安市永丰县67岁女子陈某英因“结肠癌并肠梗阻”来江西省肿瘤医院腹外一病区治疗。令人意外的是,一个星期后,她43岁的妹妹陈某秀体检肠镜检查也发现结肠癌;而且,她们40岁的侄子陈某彩在上个月也因结肠癌做了手术,并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一病区进行后续治疗。

家族3人同患结肠癌

2个月前,陈某英上厕所发现大便是黑的,且一天两三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考虑是结肠癌。因13年前她因子宫内膜癌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效果很好。这次诊断结肠癌,遂再次想到来该院治疗。在家人的陪同下,于8月2日来到该院腹部肿瘤外科找到李其云主任住院治疗。

就在陈某英入院后没多久,妹妹陈某秀得知姐姐患有结肠癌后,也到当地医院体检行肠镜检查,意外发现了结肠癌。当即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与姐姐同住一个病房。姐妹俩先后接受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姐姐为结肠癌中期,妹妹是结肠癌早期。医生询问病史时发现,和姐姐陈某英一样,陈某秀在2019年也因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

两姐妹同患有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癌,加上她们的侄子也患者结肠癌,让医护人员惊讶的同时也怀疑是不是罕见的林奇综合征。并告知直系亲属最好行胃肠镜及妇科检查。

“祸端”疑是罕见的林奇综合征

“怎么都是结肠癌?”这一明显的家族性遗传特征引起了李其云主任团队的注意。

“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MMR基因突变使MMR蛋白不能发挥修复DNA错配功能,导致患者DNA微卫星不稳定(MSI),进一步导致患者患结直肠癌或其他系统的肿瘤较未发生 MMR 基因突变的人高。”李其云解释,林奇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遗传性大肠癌,在整个大肠癌中占2%~4%。除了具有遗传性,病人本身还会罹患多种肠外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胰腺癌、肝胆管细胞癌、乳腺癌、泌尿系统肿瘤等,需要严格随访。同时,他提醒,林奇综合征家族易患结直肠癌及肠外癌,但并不是家族每个成员都发病,只是比普通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发病年龄较早,一般在50岁之前。

高危人群要及早做肠癌筛查

对于携带了林奇综合征缺陷基因者,李其云建议从20-25岁就开始肠镜检查,如果其家人在20-25岁前就患上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就应在最早诊断此疾病年龄的前2-5年开始肠镜检查,而且每1-2年复查一次。一般散发型大肠癌由腺瘤到癌变的过程需要8-10年,但林奇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者这一过程仅2-3年,1-2年复查一次可以保证在腺瘤癌变前给予及时处理,即在肠镜下切除腺瘤,避免大肠癌的发生。

此外,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还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1、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结肠镜、粪便潜血或二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2、曾行大肠癌根治术者,发生复发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增加。术后要动态观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续不降或短期下降又复升高者,要考虑切除不完全或复发的可能,应及时行结肠镜检查,以探查肿瘤的存在。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所致。该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结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此基因者几乎100%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家系成员,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与息肉的大小相关。息肉愈大,癌变机会愈多。初次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定期复查

4、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患结肠癌、直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疑及该病的个体,应从20岁—30岁开始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于患病后8年开始,以后持续稳定增加。对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左结肠炎患者于患病15年后,每1—2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6、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病病人患癌的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因此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随诊和检查治疗。对10岁以上患者,常规每两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患者,每2年还应接受结肠镜检查。

7、近期有报警症状者,如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消瘦等症状,应行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