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时兰报道)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一病区监护室这个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抗争的特殊战场,医疗设备的滴答声与生命体征的波动交织成日常的旋律。这里,不仅有尖端的治疗和精准的用药,更有一种无声却至关重要的力量——人性的温度。最近,科室里一位名叫小米的实习同学,就用她的成长,为我们生动诠释了这份温度如何点亮护理工作的意义。
初来乍到时,小米和许多新人一样,带着对“白衣天使”职业光环的向往,也怀揣着对繁琐工作的些许不解。一次在为一位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更换护理垫和擦身时,她忍不住向带教老师提出了内心的困惑:“老师,这些生活上的照顾,为什么不是家属来做?我们不是应该主要负责治疗和护理吗?”她的带教老师没有简单地用制度规定来回答,而是轻声说道:“小米,你想想,在我们ICU,患者往往是最脆弱、最没有尊严的时刻。治疗拯救的是生命,而喂一口水、擦一次身、换一张干净的床垫,守护的是他们作为人的体面和尊严。这就是我们的‘爱伤观念’——爱护、伤痛、关护。我们的职业,从来不只是执行冰冷的操作,更要用有温度的心,去温暖每一个痛苦的灵魂。”
这番话,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小姑娘的心里漾开了层层涟漪。她看着老师动作轻柔、眼神专注,仿佛手下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次与生命的郑重对话。那一刻,她似乎真正理解了“整体护理”的深意:它涵盖了一切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恢复舒适的活动,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从来密不可分。
令人惊喜的转变,在随后的日子里悄然发生。原本性格内向、话语不多的小米,开始主动将目光投向患者的需求。她会留意到老人干裂的嘴唇,在完成治疗后小心翼翼地用湿棉签为其润湿;她会注意到患者枕头歪斜,不动声色地帮忙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她甚至会俯下身,对意识模糊的患者柔声说一句“爷爷,我们翻一下身,会舒服一点哦”。
她的改变,同事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那位曾经被她问倒的带教老师欣慰地说:“我看着她从迷茫到坚定,从机械操作到主动关怀。她开始真正‘看见’病人,而不只是‘看见’病情。这就是护理最动人的传承。”
小米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护理工作者日常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医学是科学的,但护理是科学更是人文。那一张张干净的床单,一次次温柔的擦拭,一句句暖心的话语,都是点亮生命暗夜的人间星光,是所有提灯天使们,用爱与专业,书写的真正“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