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时兰报道)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一病区,曾有一位让护理团队“头疼”的患者徐某。刚入院时,他脾气暴躁,对护理工作要求苛刻,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让不少护士感到委屈和无奈。然而,在高年资护士的耐心呵护下,一场令人感动的转变悄然发生。
“那时候徐先生真的很难相处。”回忆初次接触的情景,护士范时兰仍记忆犹新。“他对治疗配合度低,对护理工作挑剔,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徐某因肝癌入院治疗,病痛的折磨和对未来的担忧使他的情绪极其不稳定。护理团队每天都要面对他的抱怨和指责,有的年轻护士甚至被他说哭过。
面对这种情况,高年资护士没有退缩,而是主动承担起徐某的主要护理工作。她们明白,患者暴躁的表象下,隐藏的是对疾病的恐惧和需要被理解的心声。“我们不和他计较态度,而是更关注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高年资护士范时兰说。她注意到徐某虽然表面强硬,但每次家人来探望时都会露出难得的笑容,于是从这个突破口入手,主动与徐某聊起他的家庭。
一次值夜班时,范时兰发现徐某失眠,便坐在床边耐心倾听。原来徐某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担心治病会拖累家人,又恐惧治疗效果不理想,种种焦虑让他情绪失控。了解到徐某的真实想法后,护理团队调整了方法,她们不再简单地执行护理操作,而是先解释每项治疗的意义,主动告知病情好转的迹象,并鼓励徐某家人多给予情感支持。
渐渐地,徐某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不再随意发脾气,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甚至会在护士忙碌时提醒同病房患者保持安静。“原来她们这么不容易,”徐某后来感慨地说,“我那样发脾气,她们还一直耐心照顾我,为我着想。要不是范护士那次和我谈心,我可能还在自己钻牛角尖。”
更让人感动的是,徐某出院后仍然与护理团队保持联系。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发来问候短信,有时还会亲自来医院看望“老朋友”。“现在徐先生完全变了个人,见到我们总是笑呵呵的,还经常鼓励新入院的患者。”护士长欣慰地说,“这个转变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再坚硬的冰也能被融化。”
这个温暖的故事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一病区传为美谈,它见证了护理工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操作,更在于用爱心与专业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灵,陪伴他们走过疾病阴霾,迎接生命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