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萍报道)当熊大叔第一次走进江西省肿瘤医院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安,一年内他的母亲、弟弟因同样的疾病相继离世,而如今,相似的病症在他身上出现。恐惧如影随形——他害怕重蹈覆辙,害怕让家人再次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

熊大叔的求医之路并不顺利。起初,他因害怕确诊而拖延就医。挂号、检查、等待结果——每一个环节都让他想起母亲、弟弟生前的痛苦经历。
“主任,我这个病……会不会像我母亲和弟弟那样?我去过很多大医院,说里面的东西很大,非常难,”诊室里,他声音颤抖地问道。胸部肿瘤外科一病区郭昌莹主任没有急于回答,而是仔细询问他的症状、家族史,安排了住院并全面的检查。那一刻,熊大叔第一次感到有人真正在倾听他的恐惧。
检查结果出来后,郭主任耐心解释:“虽然疾病与您母亲、弟弟的类似,但现在的治疗手段已进步很多,您的病情发现得早,可控性很高。”很快经过了多学科会诊,郭主任制定了个性化方案。
双小燕护士长发现熊大叔常独自发呆,便邀请科室心理护士介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他学会了区分“过去的悲剧”和“当下的可能性”。
一周后熊大叔顺利的进行了手术,经过郭主任的医疗团队及双小燕护士长的护理团队,熊大叔逐渐康复,更可贵的是,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记录每日康复小成就,如“今天走路不气喘了,今天睡眠几小时”。
很快到了出院那天,熊大叔对郭主任说:“谢谢你们没有把我的恐惧当矫情,我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害怕的人——医学在进步,而希望,永远值得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