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报道)在医疗护理追求精细化、个性化的今天,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积极探索创新护理模式。心肺康复护士带领术前患者进行肺康复操训练,这一举措不仅获得患者广泛认可,还为胸外科患者的快速康复开辟了新路径,推动了肺康复项目的深入开展。
胸外科手术患者多因胸部肿瘤入院,长期病痛和疾病对心肺功能的损害,使术前患者面临诸多挑战。手术会加重心肺负担,导致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生命健康。如何改善术前心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成为医护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一难题,胸外科护理团队组建了专业的心肺康复护理小组,成员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具备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她们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肺康复操训练方案。康复护士李桂兰介绍,肺康复操是科学、系统的呼吸训练方法,结合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技巧与简单肢体动作。缩唇呼吸增加气道压力,延缓呼气气流;腹式呼吸充分利用膈肌运动,增大肺通气量;有效咳嗽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配合扩胸、转体等动作,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通气功能。
在胸外科休闲区,每天都有温馨有序的训练。护士提前布置场地,准备器材和资料,训练前向患者讲解肺康复操的作用、原理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

“来,大家跟着我一起做。先用鼻子慢慢吸气,让空气缓缓流入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渐渐膨胀。然后,再用嘴巴轻轻呼气,腹部慢慢收缩,就像把气球里的气放出来一样。”护士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们全神贯注,认真学习护士的动作,一呼一吸之间,仿佛在与疾病进行无声的较量。
在扩胸运动环节,护士走到患者身边,纠正他们的动作。“手臂再伸直一些,尽量向后展开,感受胸部的充分拉伸。”护士温柔而坚定的指导,让患者们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尽管有些患者动作不够标准,但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神情,积极参与每一个动作的训练。
一位即将接受肺癌手术的王大叔激动地说:“刚开始做的时候,我觉得挺难的,呼吸也有点不顺畅。但在护士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慢慢掌握了要领。现在做完一套操,感觉呼吸轻松多了,身体也更有劲儿了。我相信,坚持做下去,对手术和术后恢复肯定有很大帮助。”
胸外科黄健主任对肺康复操训练给予了高度评价:“肺康复操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康复方法,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肺康复项目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完善训练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康复服务。”
未来,胸外科心肺康复护理团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护理模式,丰富康复手段。相信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肺康复项目将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胸外科护理领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