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玲报道)当10岁的彤彤蜷缩在隔离病房的床上,刺鼻的消毒水味里混着淡淡的辐射警示气息,她还不明白“150毫居里碘-131”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喉咙里火烧火燎的疼,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小兔子,刚喝下去的水又“哇”地一声吐了出来。
病房里,只有仪器规律的滴答声。护士阿姨端来的止吐药,彤彤扭头就躲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苦……我不喝……”她想家,想妈妈做的草莓酸奶,想书包里没看完的漫画书。
“彤彤不怕,你看这是什么?”病房门被轻轻推开,穿着厚重铅衣的邹佳丽医生走了进来,防护服把她裹得像个“太空人”,说话时带着点闷闷的回音,但眼睛里的笑意却藏不住。她手里拎着个小袋子,里面是彤彤早上提过的草莓酸奶,还有小熊形状的软糖以及一些零食。
“太空医生,你怎么进来了?”彤彤小声问。她知道,自己刚吃了治疗的药,房间里有辐射,要一个人在隔离病房呆上几天,大人们暂时都不能进来。
邹佳丽医生没回答,先把酸奶倒进小碗,又拧开止吐药的盖子,用小勺搅了搅:“你看,我们先吃颗小熊糖,再喝一点点药,最后吃酸奶,就不苦啦。”她的动作很慢,铅衣太重,抬手时胳膊都在微微发抖——她已经在外面守了三个小时,隔着视频看她一次次呕吐,心揪得生疼。
彤彤还是摇头,胃里又一阵翻江倒海,她捂着嘴“呜呜”地哭起来。邹医生赶紧放下碗,蹲在床边,隔着防护服轻轻拍她的背。铅衣是凉的,可“太空医生”掌心的温度却透过布料传了过来,驱散了胃里的翻涌和心里的烦躁。
“姐姐知道你难受,”她的声音放得更柔,“但我们把这口药喝下去,就不吐了,明天就能有力气看漫画书,后天姐姐再给你带巧克力味的酸奶,好不好?”她给她讲自己小时候吃药的故事,说她总把药片藏在舌头底下,最后被发现时鼓着腮帮子像只小松鼠。
彤彤被逗得“噗嗤”笑了出来,眼泪还挂在脸上,嘴角却翘了起来。邹佳丽医生趁机把小勺递到她嘴边:“就一小口,试试?”
这次,彤彤没躲。药确实有点苦,但她飞快地嚼了颗小熊软糖,又喝了口酸奶,甜甜的味道立刻盖过了苦味。邹医生看着她把药咽下去,松了口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来,在下巴尖聚成小水珠,滴在铅衣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她又陪着彤彤坐了会儿后,出来病房,脱下铅衣,后背的衣服早已湿透,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同事递过来一杯水,她喝了一大口,笑着说:“这孩子,总算肯吃药了。”
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进来,在地面上织出斑驳的光影。隔离病房的门关上了,隔绝了辐射,却隔不断那份隔着铅衣的温柔。150毫居里的碘-131能精准地找到癌细胞,江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太空医生”邹佳丽的耐心与爱,能安抚一颗惶恐的童心——原来最硬的防护铠甲下,藏着最软的牵挂;最严肃的治疗背后,裹着最暖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