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萍报道)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科的"拾光小屋"里,3岁的小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她瘦弱的身躯几乎被蓝色海洋图案的被褥淹没,唯有那双细长的小手偶尔在空中无力地挥舞,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她的痛楚。晚期脊髓肿瘤剥夺了她双下肢的活动能力,也夺走了她哭泣的权利。每当疼痛袭来,她只能左右摇晃着脑袋,苍白的脸上写满未知和无助,而那双挥动的小手,成了她与这个世界沟通的唯一"语言"。
每次看到她这样,我的心就像被揪住一样。作为一名护士,我虽见惯了病痛,但小言的情况却让我格外心疼。由于肿瘤压迫神经,小言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用哭喊表达疼痛,只能通过细微的动作传递她的煎熬。每当这时,我都会轻轻握住那双在空中挣扎的小手,用自己温暖的掌心安抚她。我能做的,就是在止痛药起效前,尽量让她感受到一点点安全和温暖。
小言的父母日夜守在病床前,眼中常含泪水。他们曾辗转多家医院,但最终得到的却是无法治愈的噩耗。"她才3岁啊,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小言的母亲低声啜泣。所以在小言最后的日子,父母带她来到了江西省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科的这间“拾光小屋”。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儿童专属设计的,尤其是那张1.5米宽的病床,让妈妈可以每天抱着她入睡。这些贴心的布置,只为了让生命末期的孩子少受一点苦,多感受一点父母温暖的怀抱。
"拾光小屋"的桌上摆着一幅特别的"爱之树"手印画,是社工团队娜娜邀请小雨父母一起制作的。父母大大的手印紧紧包裹着孩子小小的手印,仿佛诠释了守护的含义。"我们想用这种方式,让小言感受到被爱包围着。”社工娜娜这样说。
安宁疗护科负责人施敏表示:"在这里,我们不做无谓的抗争,而是专注于为孩子创造有质量的每一天。让痛苦减轻,让温暖常伴,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团队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着小言最后的旅程。那幅"爱之树"手印画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关于爱与告别的故事。
在这里,没有激烈的抗争,只有温柔的陪伴;没有遗憾的泪水,只有满满的爱的记忆。这或许就是"拾光小屋"存在的意义——让每一个小生命都能在爱的包围中,安静地完成他们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