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妹妹有救吗? 她今年才29岁啊……”前不久,一位重症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张慧卿的诊室。患者身患癌症,并发心包填塞及脑转移。“好多医院给我们下了病危通知,可我们还是不死心呀。”患者和家属的几双眼睛急切地望向张慧卿。
“我们一起努力,有救!”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后,张慧卿根据经验给出了初步判断。这简短的一句话,对患者及家属意味着希望,对医生则意味着挑战和责任。张慧卿带领医护团队反复研讨患者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努力救治,患者和家属等来了他们盼望的结果,患者的癌症病灶被有效控制,心包积液和脑转移病灶完全消失。不久后,在家属的陪伴下,患者出院回家继续康复。
“服务肿瘤患者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医者有担当,能够提供更细微的呵护。”这是张慧卿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今年还不到40岁的他,已经是当地患者眼中的名医。不仅如此,他还因为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先后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等,并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领军人才项目。
2008年,张慧卿入职江西省肿瘤医院。从医以来,张慧卿用拼搏和努力回应着自己当初许下的医者誓言。
在张慧卿看来,医生不能仅仅满足于每天看病,还要潜下儿来做科研,不断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疾苦。凭借一股孜孜不倦的钻研劲,他从一名科室新人逐渐成长为肿瘤内科治疗领域的行家里手。
目前,张慧卿已有2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带领的团队使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有效率由52.9%提高到80.6%。他们的努力让很多腹胀无法进食、呼吸困难的患者重获新生。张慧卿的诊疗方案在省内外11家医院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晚期胃癌化疗效果,受益患者千余人。
2017年,他主持的研究项目“基于细胞自噬和临床病理特征的顺铂优化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张慧卿还主持承担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
作为江西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慧卿曾牵头组织学术活动十余场,带领青年肿瘤医生在精准靶向治疗的道理上奔跑和成长。2020年,他入选江西省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在江西省电视台、高校、社区等开展科普讲座近20场,向大众宣传防癌知识。
张慧卿曾接诊过一名晚期胃癌患者,病情确诊后,根据治疗方案,患者需做化疗。可患者一家发了愁,因为一时没带够费用。张慧卿明白,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早一天化疗就多一分希望。了解情况后,他立即为该患者垫付了1000多元医药费,并鼓励患者安心治疗。“医生和患者原本就该互相信任,当时我没想那么多,只希望别耽误他的治疗。”张慧卿说道。
患者家属了解到张慧卿帮忙垫付医疗费的情况后非常感动,他们及时到科室归还,再三感谢道:“生命至上,主任真的是雪中送炭!”经过精心治疗与照护,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医者除了要治病,还要医心,这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这么多年扎根临床,张慧卿在患者中收获了“暖医”的称号。他对自己分管的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十分熟悉,治疔方案、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都心中有数。张慧卿还组建了患者微信服务交流群,及时解答大家的各种疑问,并开展癌症防治知识科普。春节快到了,他还准备组织科室医护人员为患者举办“迎新春”联欢会,带领大家写福字、包饺子,开展趣味有奖竞猜等活动,让留院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者:谭娟 潘赞
转自健康报2022年01月25日 第117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