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报道)近日,江西省肿瘤医院泌尿系肿瘤外科吴高亮主任团队凭借精湛医术与担当精神,成功为一名33岁的复杂肾错构瘤患者实施高难度保肾手术,不仅完整切除肾脏多处肿瘤,更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肾组织,保障患者长远生活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由衷感谢。
患者遭遇“二次危机”,复杂病情考验医疗团队
患者李某8年前因右肾错构瘤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多年坚持定期复查。然而一月前,李某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腰部胀痛,疼痛放射至背部,即便休息后症状仍未缓解。紧急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腹部 CT 提示“右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经止血治疗症状暂时缓解,但为彻底解决问题,李某转诊至江西省肿瘤医院泌尿系肿瘤外科,寻求更专业的诊疗方案。
吴高亮主任接诊后,立即带领团队为患者完善检查。结合患者既往手术史与最新影像资料,团队很快意识到此次诊疗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患者有过肾脏手术史,肾周组织粘连严重,增加了术中分离难度;另一方面,肿瘤恰好位于肾门血管旁,这一区域血管密集且位置关键,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重要血管,直接导致保肾手术失败。
“患者才33岁,保留肾脏对她未来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吴高亮主任表示,尽管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但从患者长远健康出发,保肾治疗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基于这一考量,团队毅然决定接受挑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机器人辅助精准操作,2.5小时完成“高难度保肾战”
7月18日,在全麻状态下,吴高亮主任团队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为李某实施肾部分切除+肾周粘连松解术。团队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小心分离因既往手术形成的肾周粘连组织;面对肾门血管旁的肿瘤,团队依托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精准定位优势,仔细避开重要血管,最终成功切除右肾上极4×6厘米、右肾门背部3×4厘米两处肿瘤。
整个手术历时2.5小时,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且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正常肾组织,完全实现了“切除肿瘤+保护肾功能”的双重目标。
这场手术的成功,背后是对多重技术难题的逐一攻克。此次患者存在“多发肿瘤+既往手术史”的双重复杂情况,使得手术难度、风险与技术要求呈指数级上升。术前,团队通过CT/MRI三维重建技术,清晰掌握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制定全局切除策略;术中,需在有限的肾脏空间内处理两处分散病灶,既要彻底清除包括肾实质深处病灶在内的所有肿瘤组织,又要避免损伤肾脏集合系统(防止术后尿漏);更关键的是,手术必须在“热缺血时间窗”(通常不超过25-30分钟)内完成肿瘤切除与精细缝合,一旦超时,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可逆损伤。这场手术不仅考验主刀医生的经验与技巧,更依赖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以及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精准度、灵活性上的优势。
术后恢复良好,技术优势护航患者长远健康
术后,李某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恢复顺利,肾功能各项指标逐步趋于稳定,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她和家属都难掩激动,连连称赞吴高亮主任团队“技术过硬、敢于担当”。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复杂肾错构瘤患者的保肾治疗提供了宝贵临床经验,更充分彰显了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复杂泌尿肿瘤治疗中的显著优势——通过精准操作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同时实现“根治肿瘤”与“保留器官功能”的平衡,真正为患者长远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