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邓敏芳报道)“没想到治疗全程几乎没痛感,太感谢胡主任团队了!”近日,江西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二病区接受3D打印定制模具后装放疗的宫颈癌晚期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困扰她许久的疼痛与恐惧终于消散。这是该院首例采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个体化模具实施的后装放疗,标志着肿瘤精准治疗再添“利器”。
技术突破:3D打印破解传统放疗“两难”困境
该患者已处于宫颈癌晚期,全阴道受累、长期留置导尿,肿瘤侵犯范围广且形态不规则,身体疼痛与心理脆弱交织。“传统后装放疗用通用模具,很难平衡精准度与患者舒适度,插植针定位偏差可能导致周边器官损伤,患者的疼痛恐惧更是让治疗难以推进。”胡爱民主任介绍,这类复杂病例一直是放疗领域的“硬骨头”。
为突破这一局限,团队引入3D打印技术:基于患者阴道扩张度、肿瘤三维形态及周边器官位置,“量身定制”专属放疗模具。“就像为导弹装上精准制导系统,模具能优化插植针分布与操作稳定性,既保证肿瘤区域获得足够剂量,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器官的辐射。” 胡爱民形象地比喻,这项技术实现了“精准打击”与“副作用降低”的双重突破。


多学科协作:构建“无痛 + 精准”治疗闭环
从技术方案制定到治疗顺利完成,背后是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患者置入预制模具后,放疗中心CT室立即采集三维图像,同步推进预计划设计与3D打印;后装室采用低温等离子消毒确保器械安全;麻醉科全程护航,为患者打造无痛治疗环境,消除其心理顾虑。
治疗当天,医护人员按预设针道精准布针、放置模具,经CT反复扫描确认位置后,物理师与临床团队协同优化放疗计划,最终实施高剂量率三维后装放疗。全程无明显出血,患者疼痛感显著降低,真正实现“无痛、3D、精准、个性化”的治疗目标。



“单靠一个科室很难完成这样的复杂治疗。”胡爱民强调,麻醉科的无痛保障、放疗中心CT室的精准成像、物理师的剂量规划、后装室规范执行……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凝聚起强大合力,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精准医疗再进阶:为复杂肿瘤患者点亮希望
此次技术突破,不仅为该患者带来福音,更为同类晚期肿瘤患者开辟了新路径。“3D打印定制模具让放疗从‘粗略覆盖’迈向‘精准适配’,尤其适合肿瘤形态复杂、对疼痛敏感的患者。”胡爱民表示。
据介绍,作为省内肿瘤诊疗高地,江西省肿瘤医院始终以创新驱动精准医疗发展。此次3D打印技术在放疗领域的成功应用,是医院深耕个体化治疗的缩影。未来,医院将继续探索前沿技术与临床治疗的融合,让更多像3D打印放疗这样的创新成果惠及患者,推动肿瘤治疗水平向更高精度、更高舒适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