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娟胡继龙报道)“李其云主任用精湛医术和顽强毅力,把我爱人从生死边缘拉回,我们无比感激……”6月27日,患者陈先生在出院前夕,家属向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腹部肿瘤外科李其云主任团队送来一封感谢信和一面“妙手仁心医之楷模,医术精湛深情永记”的锦旗。这封感谢信和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跨越19年抗癌战的绝地反击。

辗转求医陷绝境,江西专家接下"烫手山芋"
今年66岁的陈先生,2006年因空肠胃肠间质瘤破裂接受首次手术,此后长期依赖靶向药物治疗。2021年起,肿瘤在盆腔复发,尽管加大了靶向药物的用量,但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2022年前往上海接受了盆腔肿瘤切除术,术后仍依赖一线药物加靶向治疗。但2023年6月,盆腔肿瘤再次复发,此后一线至四线靶向药轮番使用均告失效。时间来到今年5月,陈先生腹盆腔肿瘤持续增大,压迫肠道和泌尿系统,导致陈先生腹痛腹胀加剧,小便频繁、大便困难,不敢进食,痛苦不堪,精神趋于崩溃。
“我们跑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医生都摇头说肿瘤太复杂,无法手术。”家属回忆,就在全家陷入绝望和无助时,经省级医院一专家推荐,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找腹部肿瘤外科李其云主任。
李其云主任仔细研读陈先生的病历资料后,认为陈先生是胃肠间质瘤术后腹盆腔复发,肿瘤侵犯挤压肠道及泌尿系统导致大小便异常,只有采取手术才能解除这些病症,但手术相当复杂,难度非常大。
听了病情分析后,陈先生和家属手术愿望更加迫切。面对他们的渴求和信任,李主任决定放手一搏。
多学科联手攻坚,七小时手术拆"腹腔巨瘤"
6月3日,陈先生入院后,影像学检查结果令人揪心:腹盆腔内巨大肿瘤达20cm×19cm×11cm,像一颗“炸弹”挤压包裹着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左右输尿管、左髂总动静脉及左髂外动静脉,直肠重度狭窄,结肠内充满粪便,左右肾轻度积水。
“肿瘤侵犯范围之广、位置之深,在临床中极为罕见。”李其云主任立即启动多学科MDT会诊,影像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多科室专家共同研判,最终制定出“肿瘤联合多脏器切除+结肠造瘘”的综合手术方案,并备足19个单位红细胞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出血。
6月9日13时,手术正式开始。麻醉科杨小敏、肖华平主任团队全程护航,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李其云主任带领吴昆博士、吴伟博医师为陈先生实施手术。术中探查比术前影像所见更加复杂,腹腔广泛粘连,肿瘤从中腹部一直深入到盆底,致使手术操作空间非常狭小,无法直视操作,只能全凭手指与手感操作。面对穿行于肿瘤内的左右输尿管,团队精准剥离,全程未造成损伤;针对被肿瘤挤压包绕的左髂总动静脉及左髂外动静脉,通过手指触觉引导分离,避开致命的血管破裂风险;对于侵犯的乙状结肠、直肠、回盲部及部分膀胱,实施联合切除后,精准完成膀胱修补、肠管吻合和结肠造瘘。历经7小时,这枚困扰患者许久的“巨瘤”终于被完整取出,术中出血3900ml,但重要血管和脏器功能均得到完好保护。
术后康复超预期,患者万分感激欣喜出院
术中术后陈先生生命体征平稳,术后3天,陈先生从ICU转回普通病房,未出现肠瘘、尿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在护理团队精心照护下,他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大小便功能恢复通畅。
“如今我的身体一天天康复,能吃能睡,这一切都离不开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6月28日,陈先生握着医护人员的手再三道谢,带着重生的喜悦顺利出院。
据李其云主任介绍,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腹盆腔胃肠间质瘤级别为高危风险度,后续还需根据分子病理结果进行靶向治疗,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江西省肿瘤医院在复杂腹盆腔肿瘤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疑难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为同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