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报道)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辅助手术正逐渐成为外科领域的一大亮点,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选择。近日,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郭昌莹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高龄患者实施了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右中肺切除术,再次展示了该院在胸外科微创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理念。
78岁的男性患者龚某备受肺部疾病困扰,四天前,在体检中意外发现右肺中叶外侧段有一大小约21×20mm的磨玻璃结节,且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还存在斑片状致密影。
带着对健康的担忧,他来到了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门诊寻求帮助。经检查,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症,但因高龄和肺部复杂情况,科室组织了全科讨论。针对左肺下叶的病变情况,决定先行抗感染治疗,复查胸部CT后再做进一步决策。经过规范抗感染治疗,左下肺实变有所吸收,但右中肺的高危结节却未见明显变化,病情焦点集中在了右中肺。再次讨论后,决定择期为患者实施术前定位加胸腔镜下右中肺叶切除术。
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方案时,龚某表现出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浓厚兴趣,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该先进技术如何应用于他的手术的信息。郭昌莹主任医师耐心详细地介绍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诸多优势与潜在不足。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凭借其精准操作和灵活性,能够轻松完成传统胸腔镜手术难以实现的复杂操作,为手术的精准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三维高清视野更是让手术视野变得清晰无比,仿佛为医生装上了一双“高清透视眼”,使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此外,它还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恢复速度也会加快。然而,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设备成本高昂,可能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同时还有手术时间延长的风险。
尽管如此,经过充分权衡与考虑,龚某一家最终决定选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他们相信这一先进的技术会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确定手术方案后,医护人员迅速为龚某做好了各项术前准备,包括详细的麻醉评估。4月10日上午7点30分,龚某准时进入手术室。手术的第一步是术前定位,通过CT精准引导,定位针准确靠近结节表面。此时测量显示,结节离胸膜距离2.7cm,这为后续手术提供了明确指引。
随后,手术正式开始,郭昌莹主任医师凭借精湛的技术,熟练地操作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机器人的协助下,他先是充分游离暴露了患者的右中肺动脉,运用缝合吻合器将其离断;接着,小心翼翼地游离紧挨着前肺门的右中肺静脉,经过耐心细致操作,右中肺静脉被完整暴露出来,并成功采用隧道技术分离了水平裂,使得右肺上叶与右肺中叶得以分离,此时右中肺静脉也被顺利离断。在完成这些关键步骤后,便是缝合吻合右中肺支气管以及分离斜裂。随着这一操作的完成,右中肺标本被成功取出,此时距离手术开始仅过去44分钟。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浸润性腺癌。于是郭昌莹主任医师团队继续沉着冷静地完成了2、4、7、9、10、11、12区淋巴结清扫术。全部手术步骤完成,总耗时仅为1个半小时。

这一高效的手术过程充分展现了郭昌莹主任医师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以及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熟练运用,让整个手术过程行云流水。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龚某带来了生命希望,也为该院胸部肿瘤外科在机器人辅助手术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引入,为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微创手术的新篇章。它为高龄、高危肺部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医学科技发展带来的福祉。未来,该院将继续深耕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