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脑瘤 -> 正文

健康科普

花季少女命悬一线,多学科协作迎来生命曙光

发布日期:2024-08-30 16:07:54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张巧蓉报道)“李主任,我是小邵的妈妈,非常感谢您及您的团队,成功为我女儿完成了手术治疗,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命曙光,我们全家由衷地感谢您。”8月21日上午,江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李东海主任团队查房时,患者家属说出了这番肺腑之言。

说起这位命悬一线的17岁花季少女小邵,还得从她急诊转入神经外科说起。

辗转就医只为能“活下去”

刚高考结束的小邵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正在家开心享受假期。然而,8月初的一天,她突然出现乏力嗜睡,父母以为是天气炎热所致,休息一下便会好转,没想到随后几天,小邵病情越来越严重,出现神志模糊的情况。父母顿时慌了神,立即带她到当地医院就诊,行颅脑CT平扫示“右侧侧脑室后角占位性病变,左侧基底节区异常密度影”,家人又带她到上海某医院进一步检查,经颅脑CT和磁共振提示:两侧丘脑区可见一跨中线生长的团块状混杂信号影,与右侧丘脑关系密切,左侧丘脑呈受压改变,病灶范围约4.7cmX6.2cmX3.9cm;两侧丘脑区跨中线占位,考虑生殖源性肿瘤,畸胎瘤可能。接诊医生告知肿瘤巨大,位置复杂,建议放弃治疗回家休养。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小邵全家人伤心不已。但他们没有放弃,在熟人的推荐下,他们抱着希望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寻求救治,于8月10日入住头颈放疗科,希望“让孩子有机会活下去”。

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诊疗方案

头颈放疗科完善相关检查后,提请医院多学科团队会诊。8月11日,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和放疗科的肿瘤专家齐聚一堂,仔细查阅相关资料,讨论病情。经全面综合分析,专家们认为诊断基本明确,符合“生殖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可能”,虽然放化疗的短期效果有可能控制病情,但肿瘤巨大,随时有危险,故手术切除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神经外科李东海主任评估后认为,虽然肿瘤巨大且位于松果体区,但仍有手术可能。当天下午,小邵转科至神经外科病区监护室接受专人护理。

“得知有手术可能,我们既高兴又犹豫,是李主任的态度和决心给了我们定心丸,让我们最终决定接受手术。”小邵妈妈说,犹豫是考虑上海专家都已经给孩子判了“死刑”,如果手术,谁也不敢保证结果怎样。李东海主任团队深知该疾病的凶险程度,详细与其父母交谈病情,告知病情发展迅速,可能需急诊手术。正因为李东海主任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安全考虑,给了小邵父母很大信心,最终欣然同意手术。

迎难而上助花季少女重获新生

李东海主任团队对小邵病情的预判与临床实际几乎一致,8月12日早上查房,发现患者意识进一步变差,遂决定急诊手术。经过紧张的术前准备,小邵被推进了手术室。全身麻醉后,李东海、肖利民、李剑斌等医护团队在手术、麻醉团队的配合下,采用神经外科首创的经额皮层-脑室-穹隆入路,为患者进行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该手术入路最好地显露肿瘤并保护双侧大脑内静脉及大脑大静脉。历经11个小时30分钟,肿瘤全部切除,手术顺利完成,小邵安返术后监护室。

在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护下,小邵病情逐渐好转,“尿量和生命体征正常”、“可以呼唤睁眼了”、“手脚可以移动了”、“可以握手了”、“可以讲话了”……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让医护人员和家属欣喜不已。得知她喜欢毛绒玩偶,细心的护士长还给她送了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偶。

“医护人员自始至终态度友善、热情,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让我们感到温暖,更为值得称赞的是他们高超的手术技术给了我们小孩第二次生命!”小邵妈妈说道。8月21日,小邵迁回至普通病房,并且可以自己操作手机听音乐、刷视频,父母家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如履薄冰、如释重负”,这台长时间超高强度手术结束后,李东海主任终于松了一口气,才感觉到身体的疲惫。他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配合协作,也得益于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离不开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