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科室导航

肝胆肿瘤外科、介入科

发布日期:2022-07-21 15:23:36 浏览次数:

分享到:

. 科室基本情况

江西省肝肿瘤诊治中心、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西省肿瘤医院介入科由我国著名肝胆胰肿瘤外科专家饶荣生教授创立,现有2个病区,110张床位。医师18名,其中博士6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8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硕士生导师4名,8名医师担任或曾经担任全国委员,其中饶荣生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周存才任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涂强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魏小勇任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李小军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成为五常委学科。专业护理人员38名,其中硕士1名,高级职称人员3名,肿瘤高级实践护士1名(全省唯一),2名护师担任全国委员,其中涂瑾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科室成员共参与全国11部专家共识及指南的修订,每年在国内主流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及担任主持。

中心是我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针对肝脏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医学中心,病种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脏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脏腺瘤、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肝肉瘤、肝囊肿、肝脓肿、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症、胆囊癌、胆总管囊肿、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胆管癌、胰腺癌等肝胆胰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介入、消融、粒子植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放疗、中医中药等,每年收治病人约5500人次,其中肝癌占80%,每年完成各类肝胆胰手术、肝癌栓塞化疗术(TACE)、肝癌微波消融术、门静脉癌栓粒子植入术、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术(PTCD)、各种出血栓塞止血术等2600多台。


江西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江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江西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挂靠我科,先后主办了江西省第一届至第十一届肝癌学术会议、江西省第一届至第十一届肿瘤介入学术会议,为推动我省肝癌防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成为“中国肝癌门静脉癌栓联盟理事单位”,2018年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020年成为“中国抗癌协会肝癌科普教育基地”。





. 临床工作

在肝脏外科方面:常规开展不同部位的肝癌切除手术,包括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肝三叶切除、中肝切除、全尾叶切除、肝癌加周围侵犯脏器联合切除、门静脉栓塞后二期肝切除、肝癌复发再切除、门静脉取癌栓术、肝静脉取癌栓术、胆管取癌栓术等一系列复杂肝脏手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不可切除肝癌转化及多模式综合治疗。

在胆道外科方面:常规开展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段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下段胆管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管囊肿切除术,以及其他复杂胆道手术及再手术。

在胰腺外科方面:常规开展不同部位胰腺肿瘤的切除手术,包括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吻合术、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

在腹腔镜、机器人外科方面: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下肝癌微波消融术、腹腔镜/机器人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中肝切除、尾状叶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等手术。

科室以攻坚克难著称,每年完成许多复杂肝胆胰腺手术,常完成外院拒绝施行的高难风险手术,手术水平居国内领先行列,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形成较大影响(丁香园论坛-普通外科-肝胆胰脾版)。2018年成为“国际肝胆肿瘤精准治疗示范中心”。


49762


在介入治疗方面:常规开展肝癌栓塞化疗术(TACE)、肝癌变异动脉栓塞化疗术、Haic、肝动脉-门静脉瘘栓塞术、门静脉栓塞术、门静脉癌栓粒子植入术、门静脉癌栓微波消融术、肝癌微波消融术、复杂位置肝癌微波消融术、脾动脉栓塞术、肿瘤粒子植入术、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术(PTCD)、胆道多支架植入及再植术、各种出血栓塞止血术、输液港置入术、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心脏/血管内异物抓捕术、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等。2022年成为国家卫健委肿瘤介入治疗培训中心-江西分中心。2025年成为全国肿瘤医院介入医学联盟常委单位。

F39F

在护理方面:中心为全省首批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科室,护理内容包括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在肝癌病人的手术护理、介入护理、管道护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7年成为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的病房”。


42D81


. 教学工作

承担南昌医学院、江西省中医药大学、赣南医学院、九江学院、宜春学院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实习、带教及规培工作;承担南昌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定期举办“江西省肝癌学术会议”、“江西省肿瘤介入学术会议”、“江西省胆道肿瘤学术会议”及“肝癌综合治疗”、“肿瘤介入治疗”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每年组织专家去基层医院巡讲,介绍肝癌诊治规范及肝癌诊治进展。主编江西全媒体系列丛书《肝癌就医指南》。

. 科研工作

由饶荣生教授首创的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技术,降低了肝脏手术中大出血的风险,为更多的肝癌患者赢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发表论文:曲式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与Pringle阻断切肝术在118例肝脏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中华肿瘤杂志,2012,34(6):477-480.

首次提出“清晰肝切除”的理念及实现“清晰肝切除”的方法,使87%的病人实现了“清晰肝切除”,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术中出血,使肝脏外科与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一样进入“清晰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发表论文:清晰肝切除.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4):2635-2638. 肝脏血流分级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9,8(2):127-132.

在国内普遍采用传统方法钳取/吸取门静脉癌栓的情况下,2011年便率先开展了门静脉癌栓的“en bloc切除”,从而解决了传统取栓方法所致的“医源性肝内播散转移”;紧接着又提出“自体腹膜门静脉修补术”,解决了en bloc切除之后门静脉残端直接缝合所致的门静脉狭窄;后又提出“门静脉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既保证了癌栓治疗的效果,又简化了手术操作。 发表论文:自体腹膜修补门静脉的疗效分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145-146. 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Ⅱ型、Ⅲ型癌栓的临床观察.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1960-1963.

在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门静脉癌栓的可见度分型以及肝内播散转移的原因和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认识,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门静脉优先”理念、“门静脉探查”理念,从而更好地指导肝癌手术治疗。 发表论文: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2):630-634.

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之后会出现许多胆管断端,这些断端很难与空肠一一吻合,经过实践与思考,我科设计出“肝圆韧带间置肝肠吻合术”,从而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发表论文:肝圆韧带间置肝肠吻合术28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71-473.

我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著文“胆管损伤是胆道外科永远的痛”,为了预防胆管损伤,肝胆外科医生探索出许多方法,国际上甚至制定了《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管损伤多协会共识和实践指南(2020)》,经过长期实践与检验,我科提出的“胆囊三角掏空法”可有效预防胆管损伤,后来得知日本胆道外科指南也是推荐这一方法预防胆管损伤。 发表论文:胆囊三角掏空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9):963-966.

“胆管缺损”的处理无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时甚至相当棘手,为此,我国肝胆外科名家黄志强院士、吴金术教授、蔡景修教授等均进行了可贵的、有益的探索,我科提出的“肝圆韧带浆膜面修补胆管缺损”极其简单,可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发表论文:肝圆韧带浆膜面在胆道修补中的应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4,33(08):1240-1250.

“胰漏”是胰腺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可致严重后果,近百年来已探索出数十种胰肠吻合方式及其改良术式,试图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2005年在国内普遍采用套入式吻合、捆绑式吻合、双层吻合的情况下,我科突破传统思维习惯,率先设计出安全、易行的“胰肠一层吻合技术”。 发表论文:胰肠一层吻合加桥袢内置引流管在预防胰漏中的作用.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567-568.

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为胆、胰、肠三者交汇的部位,在腹部解剖及腹部外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的逐层解剖,回答了胰头与十二指肠是如何连接的?胆总管与主胰管是如何进入十二指的?以及两者进入十二指肠之后又是如何汇合的?这项研究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追求的已不仅仅是其学术价值,而是要证明:日本学者能够做到的中国学者也能做到,中国医生同样能够沉下心来做十分刻苦的研究。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影响很大,收到许多国外杂志的约稿,希望能将这类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发表在他们的期刊上。 发表论文:图解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解剖.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1,26(3):368-372.

除上述研究外,我科开展的临床研究尚有:肝癌手术切缘与复发关系的研究(10年单中心单组400多例病人)、肝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肿瘤与首发肿瘤位置关系的研究、肝静脉-门静脉返流的发现及其临床意义、肝脏萎缩的机制、肝癌演变的规律、肝癌细胞侵袭性的镜下观察研究、胆-肝结合部研究、术前肝动脉成像指导术中肝动脉插管的研究、复杂位置肝癌消融入路的选择等等。科研工作紧密围绕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先后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等著名杂志上发表许多有临床实际价值的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课题、省科技厅重大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卫生厅课题40多项。

. 中心最大特色

作为江西省肝肿瘤诊治中心,中心同时拥有肝癌治疗的各种方法,因而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团队(MDT),无需临时召集不同学科的、局限于自己专业知识的、数量有限的几个医生来讨论数量有限的几个病人,尤其是我科高年资主治以上医生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肝癌的手术、介入、消融等治疗,对这些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缺点、治疗效果谙熟于心,因而在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再结合全科讨论,可为疑难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避免了不同学科的医生由于知识及经验的局限所造成的不恰当的治疗。


科室成员以“专家论坛”形式在著名期刊发表的纯临床论文:

1.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5):764-768.

2.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焦点问题探讨.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23,12(6):602-607.


科室成员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中华系列期刊(纸质版)发表的纯临床论文:

1. CT引导微波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7):496-497.

2.术后胆道造影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18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6,(05):336-337.

3.门静脉解剖变异一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9):724.

4.胆管囊肿癌变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一例.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574-575.

5.胰肠一层吻合加桥袢内置引流管在预防胰漏中的作用.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567-568

6.曲式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与Pringle阻断切肝术在118例肝脏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中华肿瘤杂志,2012,34(6):477-480.

7.切断Arantius韧带暴露左肝静脉背侧43例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8):589-591.

8.前入路肝左外叶切除术32例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0):838-839.

9.游离肝后下腔静脉行右肝切除77例体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6):404-405.

10.自体腹膜修补门静脉的临床疗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145-146.

11. 173例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时间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10):746-747.

12.特殊类型原发性肝癌TACE一例治疗启示.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21):1713-1715.

13.胆囊三角掏空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9):963-966.

14.肝圆韧带间置肝肠吻合术28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71-473.

15.图解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解剖.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1,26(3):368-372.

16.肝门下型尾状叶胆管2.中华外科杂志,2023,61(2):162-164.


我科原创性技术(在临床工作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所创新的技术):

1.门静脉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避免传统取栓方法所致的肝内播散转移。

2.自体腹膜门静脉修补术:解决门静脉联合切除之后所致的血管壁缺损。

3.肝脏断面门静脉探查术:观察肝脏断面门静脉有无癌栓,以免残留。

4.7号丝线血管阻断术:可精巧阻断血管,无需血管外科器械,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5.门静脉癌栓双插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使粒子分布更加均匀。

6.大网膜代心包术:解决腹腔肿瘤联合膈肌、心包切除之后的缺损问题。

7.肝圆韧带间置肝肠吻合术:解决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之后多个胆管断端无法吻合的棘手问题。

8.肝圆韧带浆膜面胆管修补术:解决胆管缺损这一胆道外科的棘手问题,修补更加简单,避免行胆肠吻合术。

9.全系膜离断胆囊切除术/胆囊三角掏空法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这一“胆道外科永远的痛”(黄志强院士语)。

10.胆管直管引流术:突破胆管放置T管的传统思维与习惯,解决T管较粗无法置入胆管的问题。

11.胰肠一层吻合术:突破传统双层吻合、捆绑吻合的习惯,简化胰肠吻合。

12.提出“罪恶淋巴结”的概念及预防性腹腔干右侧神经切除术:上腹部恶性肿瘤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腹腔干右侧淋巴结转移,从而引起恶性疼痛夺去病人生命,我们将之称为“罪恶淋巴结”,因此在施行手术的时候可以视情预防性切除此处的淋巴、脂肪、神经组织。

13.自体管状胆囊壁代门静脉术:解决门静脉长段切除之后的缺损问题(仍在实践之中)。

14.自体皮肤动脉修补术:轻易解决浅表动脉缺损的问题。

15.止血纱填塞-周围组织荷包缝合止血法:避免传统的纱布填塞止血法。

16.“边缝-边分-边剪”血管离断术:安全处理难以分离的血管,尤其是宽大的血管。

17.一根线往返缝合消化道裂口修补术:又好又快修补消化道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