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随笔故事 -> 正文

新闻中心

援非手记:在突尼斯半年,我收获满满

发布日期:2024-07-12 16:52:12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23年12月25日,我作为中国(江西)第28批援突尼斯医疗队让都巴分队的一名队员,告别家人和同事,踏上了这片位于突尼斯西北部的美丽土地。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来到突尼斯已满半年,援非时间也已悄然过半。这半年的时间里,经过熟悉、适应和沉淀,我从一个初来乍到的小白快速转变成一名独立工作并受欢迎的中国医生。回忆过往皆历历在目,收获满满,感触颇多。

初来乍到,受到热情欢迎

第一次走进让都巴大区医院放射科,科主任Baligh先生为我介绍科室情况,同事们用灿烂的笑容欢迎我,“Soyez bienvenue en Tunisie(欢迎来到突尼斯)”,“Bienvenue à Jendouba (欢迎来到让都巴)”,这样热情地问好至少持续了一个月,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菜市场、超市、警察局等地方,都会有热情的突尼斯人和我们打招呼,主动为我们提供帮助。

刚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因为不太熟悉,Baligh先生经常宽慰我说:“Petit à petit(慢慢来)。”我非常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晚班是农历腊月二十九,Baligh先生特意陪我在医院食堂享用了一顿当地特色的工作餐,因为时差,下半夜就是国内的大年三十,一早就收到了突尼斯朋友的祝福,“Bonne fête(节日快乐)。”

与Baligh先生在科室合影

工作半年,获得认可和夸赞

作为让都巴分队唯一的影像医生,我多次参与服务在突中国同胞及突方友好人士的任务。因在国外,共同的语言拉近了同胞之间的距离,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这种感受在国内是未曾体会过的。

在工作中,接触更多的还是当地人,尽管我们有时候会存在一些交流障碍,但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友好,病人和家属对我们中国医生也非常尊重,每做完一项检查,病人或家属都会致以谢意,有时是法语,但更多时候是阿拉伯语。时间长了,阿拉伯语我也能听懂一些,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这里的病人以常见多发病为主,肿瘤概率比较低,但我作为一名省级肿瘤医院出来的医生,面对患者时,仍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务必做到全面,特别是超声检查必须扫查整个部位,而非局限于某些特定脏器。这种做法得到了Baligh先生认同,并向搭班护士、实习医生普及这一理念。我还和队友一起合作,成功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术,有效缓解了腹水抽取困难病人的病痛,得到病人和同事的夸赞。

随着我对工作的越发熟悉,Baligh先生也经常和我谈及并称赞中国医生,这让我感受和汲取到榜样的力量,工作中更加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查,仔细书写每一份诊断报告,从未发生过任何失误。

受条件限制,我只能站着为患者做超声检查

工作之余,欣赏美景收获喜悦

在突尼斯,我除了工作,也欣赏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当地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这里有十分纯净的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风吹麦浪、大雨过后的空中彩虹、花开花谢的森林草地,还有清澈湛蓝的地中海、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清冽甘甜的山泉、伊斯兰特色的清真寺等。

这里的物产并不富饶,工作之余,我便和队友们在驻地开辟了一方小菜园,种上一些应季的蔬菜。吃上自己种的蔬菜那一刻,内心充满丰收的喜悦。

菜地浇水

倍感温暖,继续续写援非故事

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我倍感荣幸与骄傲,并且时刻都感受到祖国和亲人的关心。6月端午节前夕,我们不仅收到了祖国的问候、领导的关怀和节日的祝福,还在异国他乡品尝到了家乡的粽子和咸鸭蛋,倍感亲切和温暖。

时光飞逝,眨眼半年时间就过去了,我将继续和队友们一道,卯足干劲,全身心投入到开展医疗援助和促进中突友谊的各项工作中,续写前辈们的援非故事。

(撰稿:彭德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