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燕燕报道)5月9日上午,江西省肿瘤医院门诊置管室成功为一例经股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使用双隧道置管技术,将导管出口从腹股沟区转移至平坦的大腿中段位置,从而避开腹股沟、会阴部,降低感染风险,且不影响患者下肢活动,提高了带管质量和舒适度。
因患者上腔静脉有压迫,不能经上肢输液,只能经下肢行PICC置管,置管护士杨利霞在使用B超探查血管时发现,患者大腿中上段的静脉始终位于动脉下方,无法进行穿刺,继续往上探查至腹股沟区,此时静脉位于动脉的右方,适宜穿刺,但患者腹股沟区毛发太多,卫生条件较差,存在感染风险,不利于导管留置。
经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隧道技术,并用两条隧道“接力”将导管从腹股沟区成功转移至大腿中段位置进行留置,当患者及家属看到导管留置位置后,终于放下了顾虑,表示之前还一直担心后续走路会脱管、换药部位太隐私的问题,现在看到导管位置这么美观、便捷觉得非常满意。
江西省肿瘤医院门诊置管室从2019年引进隧道式新技术以来,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着力拓展新技术的应用,隧道式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上臂、下肢PICC置管,小部分四肢受限患者还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隧道式置管,真正解决了临床置管困难患者的输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