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随笔故事 -> 正文

新闻中心

技术创新,鼻咽癌患者增效减“副”

发布日期:2024-04-15 15:34:5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黄敏报道)这是一位67岁喉癌患者,2017年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和放射治疗后,肿瘤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然而,在2024年复查中,颈椎磁共振发现第三颈椎及附件软组织肿块。患者得知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喉癌治疗好转七年了,这颈椎肿块和原来的肿块有相关性吗?还是第二个肿瘤?患者和家属陷入了沉思。

为确定这个肿块是否与喉癌有关系,通常情况下,需要请外科医师在CT引导下进行颈椎肿块穿刺以协助诊断,且颈椎位置较深,穿刺难度较大。然而,鼻咽癌病区汤轶强主任在仔细比对磁共振结果后,发现该肿块位于咽后壁区域,可以直接从口腔进针穿刺,比颈椎穿刺更加方便快捷。尽管周围存在颈动静脉血管,增加了出血风险,但医护团队精确计算了进针的角度和距离,成功完成了穿刺。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出血量控制在1毫升以内。

细胞学检查证实是鳞癌,确认了这是喉癌骨转移,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了明确方向。经过局部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目前,患者颈部肿块得到了很好控制。

该案例凸显了鼻咽癌科汤轶强主任的精湛技术,不仅节省了患者费用,还以最小的损伤明确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