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永华报道)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

2023 年 2 月中旬至 4 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 H1N1 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流感的临床症状
流感感染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上呼吸道卡痰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体温1-2天达高峰,3-4天后逐渐下降。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亚型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人体可反复感染。

流感该如何预防?
在做好流行期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加强居所清洁通风外,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之前通过自然感染或者免疫接种形成的抗体难以有效中和,因此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哪些人该接种流感疫苗?
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所有愿意接种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1.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
4.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 孕妇;
6. 6-59月龄的儿童;
7.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8.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到哪接种?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 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大家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江西省肿瘤医院急诊医学科(疫苗接种门诊)已开展二类疫苗接种工作,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狂犬疫苗、带状疱疹疫苗、HPV疫苗、戊肝疫苗均可进行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