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随笔故事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护暖心陪伴+心理干预,叩开患者"心墙"

发布日期:2025-10-21 15:42:41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胡丹报道)10月19日晨间查房,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二病区46床的陈阿姨又一次将早餐原封不动地推开。责任护士姚叶敏锐地察觉到异常——这已经是患者确诊肝癌后的第二天拒绝进食。

"陈阿姨,今天的粥里加了您爱吃的莲子..."姚叶轻声细语地试探着,却看到患者突然将头扭向墙壁,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我没病!一定是检查结果弄错了!"陈阿姨激动地拍打着病床护栏。姚叶立即放下护理记录本,轻轻坐到患者身边,握住她颤抖的双手:"阿姨,我就在这里陪您。"这个简单的动作持续了近二十分钟,直到患者的情绪渐渐平复。姚叶明白,这位患者正处于癌症患者心理反应的典型"否认期"。

当天中午,姚叶将这一情况详细汇报给护士长涂瑾。两人立即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下午,医院心理支持小组成员来到病房,她没有直接提及病情,而是从陈阿姨最牵挂的孙子聊起。"听说您小孙子在学校得了小红花?"这个话题让患者紧绷的面容第一次舒展。在随后两天的心理疏导中,医护团队采取了"三步走"策略:姚叶负责日常的情绪安抚和心理观察,护士长协调治疗方案的调整,心理咨询师则开展专业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还特意安排陈阿姨与同病区康复良好的病友交流。

"医护人员的耐心让我明白,逃避不是办法。"陈阿姨的入院第五天清晨,主动吃完了整碗粥,并同意参与治疗讨论。当主治医师详细讲解治疗方案时,姚叶注意到患者的手不再颤抖,而是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治疗同样重要。"护士长涂瑾说。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这样的"心理-生理"双重护理模式已成为常态。医院不仅建立了快速响应的心理支持小组,还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照护培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患者筑起心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推倒,而是轻轻叩响,等待她自己打开门。"这或许正是对现代人文护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