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报道)9月16日凌晨,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二病区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袁汀浩医生接起电话,那头传来37床患者家属刘先生焦急的声音:“袁医生,我父亲说要停止化疗...”
这位与癌症抗争三年的老人,最近因化疗副作用备受折磨。袁医生立即放下手中的病例资料,大步流星走向病房。推开病房门,陈大爷正背对着门口,望着窗外浓重的夜色。“陈叔,听说您有话要跟我说?”袁医生轻声问道,同时拉过陪护椅坐到床边。老人缓缓转身,浑浊的双眼泛着泪光:“袁医生,这罪我遭够了...不想再拖累孩子们了...”原来,老人无意间听到儿子打电话四处筹钱,还得知这次化疗要自费两万多,顿时萌生放弃治疗的念头。袁医生看了看手表:“陈叔,给我15分钟时间好吗?”接下来的对话,成为了改变老人决定的转折点。
“您看,现在化疗泵的流速是每小时50ml,我们完全可以调整到...”袁医生打开手机照明,仔细解释着化疗泵显示屏上的每个参数。他特别强调:“这种治疗方案既能保证疗效,又能大大减轻副作用,费用也会相应降低。”当说到“孩子们最想看到的不是省钱,而是您少受点罪”时,老人终于哽咽出声。袁医生轻轻握住老人布满针眼的手:“咱们说好,一定要配合治疗,跟疾病做斗争。”墙上的时钟指向1点55分,这15分钟的深夜对话,重新点燃了老人的希望。
如今,陈大爷心情好,更能积极面对疾病了,而且副作用明显减轻了。他的儿子刘先生特地找袁医生表达感谢:“那天深夜的15分钟通话,给了我父亲继续治疗的勇气。”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正是这些看似平常却饱含温度的医患互动,让艰难的抗癌之路始终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