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时兰报道)傍晚五点三刻,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一病区的护士们正整理护理记录准备交班。突然,刺耳的警报声划破走廊!护士们神色紧张,迅速扔下记录夹,奔向11床患者王女士。
王女士的血氧指标骤降,生命信号闪烁!“心电监护下降,氧合指数急剧下跌!立即组织抢救!动作快!”一个果断有力的指令在走廊回响。值班护士、备班护士立刻从各个方向疾奔而来,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集合号令!准备补液、吸氧心电监护、推动急救药品车……纷杂的脚步声铿锵有力,伴随着低沉急促的沟通声。警报发出仅46秒,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已全部就位,将病人围在中心,专注盯着生命监测仪的每一个数字。
病房内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护士们各司其职,配合得天衣无缝:有人精准建立静脉通路,有人熟练调节升压药物速度,有人紧握简易呼吸器维持患者呼吸支持,更有人紧握患者的手,俯身呼唤其姓名,以温情筑起心理堡垒。每一次推药、参数调节、轻声安抚,都凝聚着日常积累的深厚功底,化作病人生命最牢靠的支撑。他们的眼神交汇间无声的默契,手上飞快而沉稳的动作,共同筑成一道捍卫生命的坚韧长城。
时间分秒流逝,心电图的波纹跳动,医护人员的心绪也随之起伏。一分、两分……仪器上的刺耳报警声逐渐平息,监护仪屏幕上的血氧饱和度数值开始顽强攀升——70%...80%...85%…病房内先前凝结的空气似乎被某种力量穿透,一阵无法压抑的欣喜轻声扩散。“稳住了!”“暂时稳定了!”这简短却如释重负的低语交织,紧绷多时的唇角终于微微上翘。
病房外,王女士的女儿紧捂嘴唇,泪水在眼眶中滚动许久,此刻再也无法抑制,化作行行热泪划过面颊。她紧握住护士的手,哽咽得语不成句:“谢谢…真的谢谢…是你们把她…又从生死边上…抢了回来…”
此次抢救的成功,证明了46秒病区集结的雷霆响应。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用行动证明:在生死面前,时间精度以秒计数,团队协作无隙可乘,而那份超越工作时间的坚守,正是医者对“生命至上”最炽热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