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秋平报道)2025年4月21日—7月11日,为期3个月的中华营养专科护士进修之旅已悄然落幕。这段充实而珍贵的学习经历,不仅让我在专业知识上实现了跨越,更在职业认知与实践能力上获得了质的提升。
理论学习:构建系统营养知识体系
4月21日,中华护理学会为我们举行了线上开班仪式,随后开启了我在线上一个月的理论知识学习,通科理论有24个学时,包括护理人文、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及护理研究。
专科理论共128个学时,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营养风险筛查和评定、营养干预及监测、营养制剂的选择、肠内外营养规范化管理,疾病与营养,多学科-全程化营养支持管理模式构建。全国各地知名护理专家、临床医疗专家老师系统讲解了临床营养支持的最新理念、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以及特殊人群的营养管理策略。从基础的营养素代谢到复杂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从营养不良的筛查评估到个性化营养方案的制定,每一个知识点都像一块拼图,帮我拼凑出完整的营养专科知识框架。尤其是关于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时机与剂量调整、肿瘤患者的代谢调节营养干预等内容,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让我明白营养治疗并非
简单的“补营养”,而是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的重要治疗手段。
基地实践:将理论转化为临床能力
理论学习结束后,我们便开始了基地实践。我的实践基地医院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别在胃肠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肾内科、临床营养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进行实践学习。在这2个月时间里,我学习了临床营养的规范化流程,各种营养筛查及营养不良评定的方法,盲插鼻肠管技术,各种营养制剂的选择等等,围绕手术期营养管理,肠外营养的配置及使用等,以及特殊疾病的营养护理,通过大量实践,我熟练掌握了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定(PG-SGA)等工具的使用,学会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调整营养方案,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了临床操作能力。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积极与同事分享所学内容,并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团队合作与沟通,我不仅加深了对营养护理的理解,还增强了与同事之间的协作能力。
同时在第四周我们还进行了营养个案比赛,第六周进行了营养专科操作考核:肠内营养泵的使用,第七周进行了小讲课比赛,第八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举行了1次患教会。我有幸在个案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些经历都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以后回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职业感悟:肩负起营养专科护士的责任
进修中,我看到许多患者因科学的营养干预而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营养专科护士的价值。我们不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患者营养健康的守护者、营养知识的传播者。未来,我将把进修所学运用到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念,同时带动科室同事共同提升营养护理水平,为推动临床营养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医院领导,感谢护理部主任,感谢科室主任和护长,即使在科室人员缺乏的情况下,仍然让我有机会外出学习。同时也感谢科室各位护理姐妹的支持,大家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