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报道)清晨7:15,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二病区的晨光刚刚漫进病房。1床的涂大姐已经对着小镜子端详许久,她轻轻抚过自己泛黄的脸颊,指腹在眼角处反复摩挲——那里有几道因胆红素沉积而格外明显的细纹。
"黎医生,我这'小黄人'的样子还要多久才能变回去啊?"当黎明医生带着查房团队出现在床边时,涂大姐举起镜子半开玩笑地问道。病房里其他患者都笑了,但黎明注意到她捏着镜框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
放下病历本,黎明并没有直接回答"两周"或"一个月"这类标准答案。他拿起床头的引流袋,琥珀色的胆汁正在阳光下微微晃动:"涂姐你看,昨天我们引流出300ml'黄金液体',这就是让你变黄的'颜料'。"见患者眼睛亮起来,他又打开手机相册:"这是上个月做PTCD的李阿姨,当时比您黄得多,今早她女儿刚发来逛街的照片。"屏幕上,穿着碎花裙的患者站在商场橱窗前,笑得明媚。
"每天称一次引流袋重量,就是给皮肤做'褪色打卡'。"黎明边说边在查房本上画了个笑脸标志:"等胆汁变清亮了,我送您一套科室特制的'美白方案'——多晒太阳补钙,吃橙子补VC。""黎医生,你说我好了之后还能穿嫩黄色连衣裙吗?" "当然能,到时候您就是行走的'胆道通畅广告牌'。"查房车里爆发出的笑声惊飞了窗外的麻雀,这一刻,没有人记得这里是个治疗癌症的地方。
在这个充满药水味的空间里,有一种美比肤色更恒久——那是被理解的眼神,被呵护的尊严,以及医患共同守护的、永不褪色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