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倩倩报道)春分时节,春寒料峭。3月21日,江西省肿瘤医院再次紧急召集40人核酸采样队,于凌晨6点集合出发,前往塘山镇开展第三轮核酸采集任务。
在张春华总护士长的带领下,40人共分为4个组赴7个核酸采样点,我们组内5人被分配到南大附小。天还未亮,学校操场上的灯却显得格外的明亮,社区工作者在学校内临时设置了核酸采集点,方便小区居民前来核酸检测。走进校园,一眼就看到了逸夫教学楼,一个个敞亮的教室,一排排整齐的书桌,耳边似乎回荡起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简单吃完早餐,我们迅速穿好隔离衣,开始做好核酸采集前工作的准备,考虑到下雨路滑,社区将采集点设置在教室外面的长廊上,一共3层楼,设置了5个采样点,这样既避免了人群的聚集,同时缩短了居民排队等候的时间。从人群的分流到信息的录入,再到核酸采样,整个流程非常的便捷,大家非常配合,居民们时不时夸赞我们核酸采样工作效率高。多次听闻居民反映由于前期采集核酸次数多,导致喉咙不适,于是我们在采样时动作格外温柔,快速准确采样,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也让居民感受到我们医者的温度。
经过一上午的集中采样,小区居民基本上进行了核酸采样,于是下午我们做了分工调整,3人留守采集点,2人上户为行动困难居民采集核酸。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将年龄大的黄秀兰老师带着刘虹和胡玲玲驻守采集点,我和入党积极分子王礼信兵分两路,在社区人员和志愿者的陪同下上户采集核酸。
学校家属区共有27栋楼,每栋3-5个单元,老小区都是楼梯房,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走上去。面对近30户居民,其中90岁以上老人就有近10人,我们只能一家一家去敲门,有时会遇到居民外出而扑空;有时会碰到老人没有昌通码,身份证也不在身边;甚至还遭遇海默综合症的居民不配合采样。诸多的困难,我们迎难而上,复杂的情况,我们一一化解,只为给这些居民带去方便,带去关怀。
回到学校采集点,我们累的气喘吁吁,我立即脱去隔离服,总算缓解了胸闷症状。黄秀兰老师看着我冻的通红的手,赶紧给我揉搓起来,直到我的手不再僵硬,冰冷。而那一刻,暖和的不只是我的手,还有我的心。
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我们40人核酸采样队共完成近三万人的核酸采样任务。尽管每个人都很疲惫,但是感受到院领导的暖心问候,来自护理部洪主任的关心,以及居民们的关爱,体会着疫情之下的这份温暖,愿疫情阴霾早日散去,我们共迎春暖花开,那样校园内又能看到孩子们追逐嬉闹的场景,也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