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莅霏、陈琴报道)近日,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一病区,局部晚期口颊癌患者郑某与其他即将出院的病友一同,轻松聆听护士的出院指导。此前,郑某接受了扩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与组织瓣修复手术,历经术后艰难康复后顺利达到出院标准。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是该院头颈肿瘤外科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生动实践,更成为科室近年来深耕学科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的有力见证。
锚定学科发展核心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强则学科强。”头颈肿瘤外科一病区科主任王一凤始终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置于科室发展的核心位置,面对日趋激烈的医院间学科竞争,他早早明确工作要求与部署,为科室发展锚定方向。
副主任邓莅霏则结合病区实际,探索“以人才育学科、以学科促人才”的双向发展路径,打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观念,将自身积累的临床诊疗经验、精湛手术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级医生,为年轻医师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实践机会。
在这样的培养氛围下,科室年轻医师快速成长。副主任医师赵鹏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援疆期间,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头颈外科、甲状腺外科四级手术,填补了当地相关诊疗领域的空白,不仅为边疆患者送去健康,更将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的技术实力辐射至更远地区,彰显了科室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
聚焦技术瓶颈突破 精准培育专业骨干
修复重建技术是头颈外科诊疗的关键领域,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此前,由于缺乏成熟的专业团队,科室显微游离皮瓣修复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皮瓣成活率不理想等问题,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技术难题,头颈肿瘤外科一病区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毅然选派年轻医生刘兆坤前往湖南省肿瘤医院进修显微修复重建技术,为科室培育专项技术骨干。
进修期间,邓莅霏主任始终关注刘兆坤的学习进展,多次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其学习难点,鼓励他主动钻研、积极实践,充分把握进修机会掌握关键手术技能。正是这种“精准选派、跟踪培养”的模式,为科室技术能力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实战检验培养成效 学科实力再攀新高
近日,局晚期口颊癌患者郑某的救治过程,成为检验科室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的“实战考场”。邓莅霏主任诊疗组接诊后,迅速完善检查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拟行口颊部巨大肿瘤扩大切除+半侧下颌骨水平支切除+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为提升手术效率与质量,诊疗组创新采用“上下两组同步手术”模式:赵鹏副主任医师带领上组完成肿瘤根治手术,下组同步开展皮瓣制备及修复准备,待上组手术结束后,两组人员协同完成皮瓣显微血管吻合及修复操作。术中,赵鹏副主任医师凭借过硬技术高质量完成肿瘤根治四级手术;邓莅霏主任则亲自为进修归来的刘兆坤担任助手,协助其完成返院后的首台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制备,并指导关键的显微血管吻合操作,全程为年轻医生“保驾护航”。
相较于传统的“一组人员全程操作”模式,此次创新手术模式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医护人员疲劳度,更重要的是,年轻医生在实战中得到充分锻炼,手术质量与皮瓣存活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郑某的顺利康复出院,不仅让患者重获健康,更印证了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的阶段性成效。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兄弟科室的支持。” 科室团队表示,未来将以此次成功案例为起点,持续深化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头颈外科诊疗技术水平,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医院学科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