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星星报道)当肺癌骨转移引发的髂骨剧烈疼痛(NRS 8分)如潮水般吞噬王阿姨的生活,每日近300毫克吗啡也难以筑起有效防线,反而带来严重恶心呕吐、顽固性便秘等副作用时,这位患者的世界一度被压缩成绝望的孤岛——无法下床、不能安睡、食难下咽,每一步移动都如履刀锋。如今,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麻醉科的鞘内镇痛技术助力下,王阿姨不仅疼痛评分显著下降,更重新找回了安然入睡、自主活动的生活尊严。
“常规口服药物对难治性癌痛患者往往力不从心。”麻醉科熊振凯副主任医师介绍,鞘内镇痛技术通过微创方式建立药物“直达通路”,将微量镇痛药物精准送达脊髓这一痛觉传导关键部位,以远低于口服的剂量实现高效镇痛。

对王阿姨而言,这项技术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疼痛阴霾散去后,她终于能安稳入眠;曾经不敢触碰的餐桌,重新飘起饭香;从卧床不起到无痛行走,生活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更令人欣慰的是,药物剂量锐减使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大幅缓解,身体彻底摆脱了药物副作用的困扰。这些常人看似平凡的日常,成为了王阿姨重拾生命尊严的勇气源泉。

“看着妈妈能好好吃饭,安稳睡觉,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王阿姨家属的感慨,道出了无数癌痛患者家庭的心声。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麻醉科,这样的康复案例并非个例。作为省内唯一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该院麻醉科始终站在癌痛舒适化诊疗前沿,针对口服药物无效或不耐受副作用的难治性癌痛患者,构建了从神经阻滞、神经毁损、静脉自控镇痛到鞘内吗啡泵植入镇痛的完整治疗体系。
“舒适化医疗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对患者身心痛苦的深度共情。”麻醉科肖华平主任强调,科室专门成立难治性癌痛亚专科,通过严谨的适应症评估、精准个体化方案设计、娴熟微创手术操作、精细术后管理及多学科协作和贯穿全程的疼痛评估,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镇痛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团队对“无痛生活”理念的执着追求与实践。
如今,王阿姨的故事正在激励更多癌痛患者。江西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呼吁:癌痛并非不可逾越的“宿命”,若您或家人正承受难治性癌痛困扰,请勿独自忍耐。这里的医护团队愿以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为更多患者破解疼痛枷锁,重新定义“无痛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