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欢 粟宇报道)3月19日,江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迎来一项里程碑事件:PET/CT投入临床应用4年,累计检查突破10000例。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智慧和努力,也标志着医院在肿瘤精准诊疗领域的卓越成就。
万例见证医者责任与温度
PET/CT作为现代医学的“高科技雷达”,能够通过分子影像技术早期发现肿瘤病灶、精准评估疗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第10000例检查的诞生,是科室团队协作的成果,更是患者信任的见证。”副院长陈志军表示。近年来,科室通过不断优化检查流程、强化技术培训,将单日检查量提升30%以上,同时确保诊断准确率稳居省内前列。此外,科室还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细微之处,从预约便捷性到检查舒适度,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初心。
技术引领精准诊疗新篇章
回溯至2024年,江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在行业内脱颖而出,成为全省首家取得四类证(放射性药物临床使用资质)的单位,就此叩开了放射性药物研发与应用领域的全新大门。
依托这一资质,科室在全省率先开展多项分子探针检查:11C-MET(蛋氨酸)宛如精准的“肿瘤导航仪”,能精准追踪脑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代谢活性;11C-胆碱则如同高效的“癌症探测器”,能高效诊断前列腺癌、肝癌等实体瘤;18F-FAPI似靶向肿瘤细胞的“智能导弹”,能精准锁定纤维母细胞活化相关肿瘤,如胰腺癌、乳腺癌等,实现早期靶向显像;18F-PSMA作为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分子探针,可显著提升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先机;18F-Tau更是突破性地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Tau蛋白沉积检测,为早期干预提供关键的影像学依据;177Lu-FAPI:代表着全球前沿的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科技,精准锚定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实现对实体瘤(如胃癌、肺癌)的高效内照射治疗,为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
这些新型显像剂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影像技术的局限,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提供了更精准的“分子视角”,助力临床实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个体化诊疗目标。
从“0”到“10000”,不仅是数字的跨越,更是责任的升华!站在万例新起点,核医学科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创新,计划开展多模态影像融合、肿瘤疗效动态监测等前沿项目,进一步推动肿瘤诊疗的精准化与个体化。同时,科室将进一步深化与临床科室之间的紧密协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致力于为患者打造全周期、多维度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