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秋平报道)当我细细的品读完《红色家书》这本革命烈士书信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收录了当时战争期间30多位革命烈士给父母、妻儿、战友的书信,但是它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来描绘书中的背景再合适不过了。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收获的不仅是铭记,还有前进的力量。
品读红色家书,就应该学习“雨花英烈”史砚芬坚贞不屈、忠诚的革命精神,信中的他不仅强调自己是为国家、社会、人类而死,死的光荣且自豪,而且他还希望弟弟妹妹可以继承他的志愿,砥砺前行,他的革命精神让所有人都心生敬畏,虽死犹存。
品读红色家书,就应该学习抗日爱国将领赵一曼不屈不饶、忠于革命、无畏无惧的革命精神,尽管受尽日寇的折磨,但赵一曼为了崇高的理想,以惊人的精神力量承受了最大的磨难,坚守秘密,绝不向日寇低头,在她生命最后的一刻,她把她最后的温情和寄托留给了她的儿子,遗憾自己不能陪他长大,希望他可以快快的长大,可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革命志愿,赵一曼为了崇高的理想献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学习。
品读红色家书,就该学习方志敏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他在被捕后并没有因为深陷囹圄而停止战斗,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境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众多稿件,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信中,他既让我们了解了家书背后的时代背景,也让我们真切感受了一个共产党的坚贞的力量和使命,“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正享受现在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弘扬方志敏精神,牢记历史使命,砥砺前行。
在这一封封的家书中,像史砚芬、赵一曼、方志敏这样的革命烈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岗位虽是平凡的,但他们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换来了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于本职,珍惜岗位,珍惜时光,继续传承革命烈士先辈精神,完成好我们这一时代的历史赋予的使命,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