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图2
(粟宇报道)肿瘤带给人们最深刻的感觉是残酷、狡猾。残酷是指肿瘤往往伴随的是痛苦甚至死亡,而肿瘤的狡猾却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困扰万分。对于一名肿瘤专科医生来说,肿瘤的狡猾还表现在它常常隐匿在正常组织或结构中,通过常规的检查有时很难区分肿瘤组织、正常组织,这就为后续的诊断、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江西省肿瘤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詹勤元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麻烦”的肿瘤。
患者是一名男性,确诊左肺鳞癌并多发脑转移瘤,经过2程化疗后脑转移病灶疗效良好,但肺部原发病灶却“纹丝不动”。由于肺部肿瘤引起了肺不张,而常规的CT检查难以清楚的分辨出“躲藏”在肺不张组织中的肿瘤,如何治疗以及评估肿瘤疗效成了头痛的问题。
江西省肿瘤医院的核医学科的PET-CT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患者在核医学科进行了18F-FDG PET-CT检查。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18F-FDG——一种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通过PET-CT可以追踪、显示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由于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往往高于正常组织,因此通过显示的影像可以清楚的区分肺肿瘤与邻近不张的正常肺组织。
通过PET-CT检查发现患者的肺部肿瘤体积仍较大,下一步该如何治疗呢?核医学科的陈志军主任给出了建议:125I粒子植入治疗。PET-CT此时又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根据PET-CT图像精准勾画的肿瘤靶区并制定治疗计划,相较于普通CT勾画的靶区较小,使用的粒子数目更少(见图1)。按照术前计划在局麻下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整个过程微创、顺利,无气胸、出血。
125I粒子植入后的数月中,患者在全科医学科联合完成2程化疗,6个月后复查PET-CT,肿瘤不仅体积明显缩小,活性也明显减低(图2)。
125I粒子联合其他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疗效,而准确的勾画肿瘤靶区及实施布源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先决条件。PET-CT检查可以很好的将“躲藏”在正常组织、部分坏死组织中的肿瘤寻找出来,为各种诊疗(手术、穿刺活检、放疗定位、消融、125I粒子植入等)提供准确的指导信息,同时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