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梅报道)“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小宝宝才刚出生2个月大,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乳房上长的一个小包块,竟然会是“乳腺癌”。”31岁的小雅(化名)哭着的说着自身的经历。
刚生完宝宝没多久,小雅无意间发现自己的乳房长了一个小肿块、有疼痛,以为是积奶了,就没有太在意。结果去医院一查,竟然是乳腺癌。
这个曾经夺走陈晓旭、叶凡、姚贝娜、阿桑等明星生命的“粉红杀手”到底离我们有多近呢?
什么是乳腺癌?
江西省肿瘤乳腺肿瘤诊疗中心主任孙正魁介绍,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值失控现象,进而恶变。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但脱离,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散播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乳腺癌有哪些症状呢?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在无意间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环。大多数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还会出现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乳头内陷等症状。发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而肿大的淋巴结数目不断增多。
乳腺癌晚期还可能会出现远处转移,如乳腺癌转移到肝,会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转移到肺部,会出现咳嗽、胸闷、咯血等症状;转移到脑部,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
孙正魁提醒,乳腺癌如果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治愈率远高于其他癌症,可以达到约90%以上。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1.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的危险性与乳腺良性疾病的组织学类型有关,非增生性病变,并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而增生性病变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就升高了,伴有不典型增生者尤为明显。
2.遗传因素:大部分的遗传性乳腺癌与BRCA1和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有关,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携带者终生换乳腺癌的风险率高达50%~75%和33%~54%。例如美国明星安吉丽娜朱莉有癌症家族史,她的母亲就曾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并最终因卵巢癌离世。几年前她本人曾查出BRCA基因存在缺陷,意味着她有50%以上的概率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朱莉当年实施双侧乳腺切除术,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引发全球关注。
3.激素水平:雌激素暴露时间长及雌激素水平高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4.生殖性因素: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5岁,未生育或不育;首次妊娠晚于35岁,均可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5.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研究表明,高脂食物的长期摄入、烟酒摄入量越大,风险越高,同时熬夜‘日夜颠倒的生活,乱服用保健品及接触放射性物质均是危险因素。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乳腺癌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孙正魁主任说道。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筛查:18岁~39岁: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3年一次临床检查,高危者需乳腺X线检查即乳腺钼靶。
40~49岁: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每半年一次乳腺彩超,每年1次临床体检及乳腺钼靶片检查。
50岁以上: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每年1次临床体检,1~2年复查1次乳腺钼靶片。
孙正魁主任提醒大家:如出现乳腺异常,如疼痛、溢液、肿块、皮肤发红等情况,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建议女性朋友要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积极参与乳腺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房的自我检查
检查时间:月经干净后3~5天为宜(或月经开始起的9~11天),每月固定一天(绝经后或子宫手术者)。
取坐位或平卧位,手掌自乳腺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然后检查乳头、乳晕区。用拇指歌食指按压乳头检查方法是否有液体流出,铁锈色或脓性液体流出是不太正常的。有肿块的注意: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皮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