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念平报道)五月是春天的尾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空气中充满了爱的气味,疫情中的上海也因为爱而逐渐变得生动起来。江西省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护理天使们在经历与新冠病魔的短兵相接、38天的全力奋斗,圆满完成上海新国博中心方舱医院的护理任务后,又转战上海市市东医院。于是,我们的爱,也“蔓延”到了这里。
爱的语言
上海市东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定点医院之一,由于收治的新冠患者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且很多来自养老院,缺少家人的关心,只会讲上海方言。因此,如何尽快建立沟通的桥梁,让心中的爱能够让更需要关爱的老年患者听见?护理天使们连夜把常用的上海方言记录在小卡片上,反复诵读,要求自己3天内记住10句日常会话。上海话的发音较为复杂,加之老年人的听力普遍存在障碍,护理天使们一方面努力挖掘病房中会讲普通话的患者,鼓励他们当“翻译官”解决一些发音较为复杂的问题;同时,结合肢体语言,制作卡通交流手册,让老年患者一看就明白,让沟通变得更顺畅,。
爱的守护
交流仅仅是工作开展的第一步。这里的多数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急慢性病,且疾病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这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护理工作量倍增,专科护理要求更全面,回归病房后配药、输液、检测血糖、血压、血氧以及护理记录工作量都大大增加。
入驻市东医院的第二天,正值我们护理10组值晚班,恰逢5月12日国际护十节。28 床的老奶奶是一个88岁新冠肺炎患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心衰、脑梗后遗症等多种疾病,长期行心电监护、储氧袋面罩给氧,给予升压药持续泵入等治疗,老奶奶留有胃管、尿管以及深静脉置管。刚接班时,我们便发现老奶奶血氧下降,心率逐渐加快,达140次/分,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吸痰,加大氧流量,调节升压药泵速,但患者血氧仍不见好转,抽动脉血急查血气分析,又给予尼可刹米静脉输注,30分钟后血氧再次下降,请重症ICU医生会诊,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抢救下来。走出病房,抬头看了一眼护士站走廊的时钟,早已转过了零点,来不及休息,我们又奔向新的战场:另一个97岁的老奶奶突发高热,急抽血、输液……今夜注定是个不眠夜,白衣天使用爱守护着她们的“老小孩”,节日也因爱而变得充满意义。
爱的回馈
截止5月20日,江西援沪医疗二队护理团队已入驻市东医院10天了。在这10天的时间里,护理团队完成了两个“实现”的蜕变:实现与病患的日常交流正常化、实现护理工作的正常化,而这两个“实现”的背后是护理团队全体队员的默默付出与坚守,为的是每一位患者的早日康复。
五月的天,阳光明媚,不经意间透过薄薄的云层,化作缕缕金光撒向大地,催醒每一块土地,滋养每一株花草树木,留给我们款款深情。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月份,江西援沪医疗二队在这个特殊的月份,以爱之名,在陪伴我们日夜战斗的白色“战袍”上写下170名队员的亲笔签名。五月的上海虽因疫情而暂时停摆,但全国人民给予的爱从未停止流动。在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的支援下,上海看到了希翼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