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波报道)小李今年33岁,是一名企业职工,平时喜欢熬夜上网,有时还会吃点宵夜。半年前,小李开始觉得有时候上腹部会隐隐作痛,但只要吃点东西或者吃点胃药以后又不太痛了,就以为是一般的胃病,也没往心里去。3个月以后,小李的腹痛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明显,吃胃药也起不了很大作用了。
半个月前,小李的症状进一步加重,还出现了呕吐宿食的症状,然后到江西省肿瘤医院行胃镜检查,报告显示胃癌合并幽门梗阻。医生迅速为小李安排了手术,因胃癌侵犯了胰头并累及了胃体,最终医生给小李行了根治性全胃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目前小李正在术后辅助化疗的疗程中。
在我国,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男女发病比例2∶1。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关系。
胃癌的高死亡率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有很大关系。早期胃癌的症状与胃溃疡等良性疾病在主观感觉上很难分辨,特别是在缺乏医学知识的人群。有的患者将胃部隐痛、食欲不振、返酸、嗳气等症状,误以为是胃溃疡、胃炎或其他胃部疾病,一忍再忍不去就诊,结果等到确诊时病情已属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胃癌早期可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或饱胀感,伴有或不伴返酸、嗳气,一般与饮食不相关,无明显规律可循,症状可日益加重。这些症状要与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相鉴别。还可出现食欲减退、不明原因消瘦及大便潜血或黑便,需要注意观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该立刻行胃镜检查,胃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一旦发现胃癌,及早手术治疗。胃癌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此时虽容易诊断,但肿瘤已经到了进展期,治疗效果要远差于早期胃癌。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式,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在95%以上,而胃癌一旦发展到了进展期,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所以胃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
此外,预防胃癌应牢记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多吃含维生素A、B、E及β胡萝卜素的食品,适当增加蛋白质、豆制品,增强抵抗力;注意饮食、饮水健康,不吃腌渍、油炸、烘烤、烧焦等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二级胺的食物,不饮用污染水;注意情绪健康,抑郁的心情容易导致胃病;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需经常到医院检查治疗,消除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