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荣峰报道)多种抗肿瘤药物治疗都可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药物最为常见且症状较重,然而化疗仍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所致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肿瘤患者最为恐惧的不良反应之一,如不能有效控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相关不良事件。例如:它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生活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及肿瘤患者带来很大获益。
临床上,恶心呕吐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化疗药物致吐性的强弱、药物的剂量、用法及是否合理、有效应用止吐药物等,依据致吐性强度通常将化疗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高度致吐药物:顺铂、环磷酰胺(≥1000mg/m2);(2)中度致吐药物:卡铂、异环磷酰胺、阿霉素、紫杉醇、阿糖胞苷;(3)低度致吐药物:足叶乙甙、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长春花碱、长春新碱、丝裂霉素。其中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及既往化疗也是引起恶心呕吐的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发生且症状也较重;有饮酒史的患者在给予合理止吐措施后,恶心呕吐症状能得到较满意的缓解。这可能与具有饮酒史患者受体位点的敏感性较低相关。也可根据化疗药所致恶心呕吐发生时间不同,通常将其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爆发性及难治性5种类型。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相关物质有5⁃羟色胺(5-HT)、P物质、大麻素 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神经递质,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为5-HT。化疗药物可使5-HT从消化道的嗜铬细胞中释放出来,与消化道粘膜的迷走神经末梢的5-HT受体结合,进而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5-HT受体拮抗剂通过与消化道粘膜的5-HT受体相结合从而发挥止吐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司琼类,各种司琼类药物具有类似的止吐作用和安全性,可以互换。口服和静脉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从患者自身来说,焦虑、抑郁、情绪不良均可使血液中5-羟色胺增高,从而加重恶心呕吐症状。保持乐观情绪或适当使用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如舒乐安定)和小剂量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等,对改善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亦有较大帮助。在饮食方面则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有强烈气味的食物,如臭豆腐、熏烤制品等;另外某些含5-羟色胺丰富的食品如香蕉、核桃、茄子等亦不宜过多摄入,注意少食多餐适当限制餐前餐后1小时的饮水量,以免食物反流而引起恶心感,均有助于减轻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