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备份 -> 媒体聚焦 -> 正文

旧站栏目备份

90后大学生:不能白活24年,死后捐献遗体器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发布日期:2019-10-14 16:46:1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梁谦摄影

(潘赟报道)10月11日14时许,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江西省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媒体记者怀着无比沉痛和崇敬的心情,纷纷低头默哀,护送年仅24岁大学生小郭同学病逝离开安宁疗护病房,抵达专用电梯,送往井冈山大学医学院。

10月11日10时30分,安宁疗护病房护士李琴艳电话告知,一位患者今天8点15分去世,按照他的生前遗愿,将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和需要器官救治的人,他的父母也遵从他的遗愿,预计14时左右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接受捐献器官和遗体的单位将来到病房办理相关事宜。

获此消息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要求相关科室尊重逝者遗愿,配合做好交接,宣传这种爱心举动。

经管医生简艳介绍说,小郭同学是九江某院校大三学生,因直肠癌姑息术后2年,盆腔多发转移1年余。曾在广州治疗,其父母听说省肿瘤医院开设安宁疗护病房后,于9月20日入住安宁疗护病房,期望儿子临终期无痛舒适走完人生。

小郭父亲郭先生告诉记者说,“儿子在去年9月7日,就通过人体器官捐献网站,就申请了捐献器官及遗体。前两天,在身体极其虚弱的情况下,口中还一直说捐、捐、捐。开始时,我认为是捐献器官和遗体的事,后来通过查阅他的手机,才知道他的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虽然儿子自己生病需要很多费用,但他一直在给一位贫困患者捐助,每月50元。”虽然悲痛万分,但郭先生仍然尊重儿子的决定,并委托医院和医生联系南昌市红十字会。“今天捐献他的遗体和眼角膜是他一生最后的心愿了,如果能帮助别人延续生命,也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郭先生办理遗体捐献手续时说。

余婷医生告诉记者,小郭同学入院时就已经广泛转移,处于终末期,主要是疼痛、不能进食。每次查房时,小郭总是很亲热地叫我们医生护士姐姐。小郭对我们说:“我不在乎能活多久,不能让自己24年白活,希望能够去帮助别人,希望把眼角膜捐献出去,能够帮助需要角膜的人去替他看世界。”这是一种大爱无疆情怀,值得敬佩,值得宣扬,值得学习。

市红十会工作人员介绍说,小郭同学的眼角膜捐献给了江西新视界眼科医院,遗体捐献给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作医学研究。

去年11月1日,江西省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正式启用,配置6张床位。主要面向临终患者,依托多学科团队,开展非药物治疗,包括芳香疗法、中医敷包、心理舒缓等治疗,缓解患者疼痛、焦虑等症状,引导患者及家属道歉、道谢、道爱、道别,让患者有尊严、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近一年来,服务患者140余例,患者及家属第三方满意度达99%,提高了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