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备份 -> 随笔故事 -> 正文

旧站栏目备份

读‘医护’和‘心护’有感

发布日期:2018-02-01 17:02:24 浏览次数:

分享到:

(郑智报道)前年出国研修前,病人彭老的女儿在微信中给我留了言:“郑博士,我把我爸爸住院的日记发给你了”,当时没仔细看,在忙完了一年多的诸多事务之后,终于有时间把她发过来的日记调出来,又仔细看了一遍,看着看着,不禁又想起了彭老在我科里住院的那段日子。

彭老是我曾诊治的一个病人,是一名退休干部,七十多岁,由于非常平易近人,我们很多医护人员喜欢称他“彭老”或者“彭老爷子”。他第一次来医院就诊时,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大高个子,国字脸,典型的“南人北相”。他个性开朗,很尊重我给他的治疗意见,用药方面也非常配合。随着了解深入,我也逐渐知道他不仅擅长书法文学,也精于种菜养花,闲时喜欢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同时,动手能力极强,甚至他在随后的住院期间,还专门设计了供卧床病患可以使用的简易挂钩和门窗推拉器。

彭老当时的病情很重,是晚期肺癌合并心衰,但是彭老很乐观,充满了战胜疾病的信念。彭老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查房之余也常常会同我聊聊中医,既对传统医学的发展抱有极大信心,也对传统医学的后继乏人表示担忧。住院期间,他对于年轻的医护人员,总是关心和鼓励,经常鼓励并非常耐心配合研究生小何在他身上进行的医学检查和治疗操作,并不会因为是年轻医生而有任何不快。对于我科年轻护士的护理操作,总是报以宽容和理解。彭老退休前是一个单位的领导,但他在住院期间从不因为自己曾经是单位领导,让家属向我们提出特殊的要求和照顾。有一次,我值夜班,抢救了一个病人,第二天被他知道了,他很高兴地夸奖我“辛苦抢救胜造七级浮屠”,令我感动之余,也在想:“当我们医护人员在关心病人,照护病人的同时,病人也一直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关心我们”。

真正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另一件事,有一天查完房,彭老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段时间,我对我自己的病总结了几点,同时也对你们医护人员总结了几点,但是最终总结两点是‘医护’和‘心护’,‘医护’是你们为病人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技术,而‘心护’是你们医生和护士对我很用心,这就是‘心护’,也是细心治疗和关护”。至今我脑海里还能回忆起当时彭老说这些话的那一幕,他那坚定的眼神透露出的是一种对医生职责的认可,是一种性命相托的信任。曾几何时,信任缺失已变成我国医患关系中的一大问题,我也曾遇见通过“闹医院”获得经济补偿的患者和家属,但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也立下了 “施展所学所长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初心,所以当自己真遇到一位明事理、知感恩的患者,还是很容易为之感动。记得南怀瑾先生谈到对人生境界的领悟时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彭老作为病人,用他对我们医护人员的信任,也令我感受到了他的“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的人生境界。

在疾病面前我们很多时候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而近些年,本应同舟共济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彼此却缺乏信任,势同水火。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疾病面前,生命是非常娇弱的,唯有信任这一纽带,才能真正让医生和患者共同携手去‘医护’和‘心护’我们的健康。

“对你,我给予最大的托付与尊敬,对我,你给予毫无保留的关心与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