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玉报道)《红军将领萧克》确属佳作。读这本书花了三个晚上,三晚上的酣畅淋漓,热血一直沸腾至虚无缥缈的梦境中,梦里的萧克将军是如此伟岸,如此令人沉醉!手捧着《红军将领萧克》,伏于案前,背对着历史门槛,于岁月尘封的巨门中凝望这一段红色历史。
本书用史诗般的魄力描述了萧克八年的抗日战争,追随者他在江西这片热土留下的余温滚烫的足迹,以及将军用血汗谱写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那一篇篇宏大的史诗。八年的青春岁月,锻炼了萧克的军政才能,是之成为名将。
最让我动容的,在于萧克将军不仅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并且是“马背上的诗人”,他兼具着红军将领个性、血性以外的诗性。这位唯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将军必定有着万般的柔情,才能用如此细腻的笔触写出那一部可歌可泣的《浴血罗霄》。有书评言道:“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度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萧克军装上的闪烁将星,是他经历红军战争的阋墙,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金戈铁马以及和平年代的忧患奋进艰难所锻造出来的。合上书,掩上历史的画卷,这段浴血重生的岁月在我的心头喷发了。
读《红军将领萧克》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作者所致力创造的,不是一本阅完即弃的一次性产品;而是一本能反反复复地激起时代共鸣的优秀作品。每一个读者都需要理解那段战火年代所经历的种种,并把自己带入到那个时代,去感受到那个年代下所赋予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时至今日,肆虐在叙利亚上空的动荡与战火仍使我黯然失色、怒火万丈!自记事起,年年岁岁以来,我内心一直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诫自己:要充满敬畏地热爱自己的祖国,虔诚入微地感恩自己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生活在这繁荣、安稳的中华民族大地上。帷幕后,我总能望见那些曾用血与泪铸就和平城墙的军人、战士们,并无时无刻为英灵们祈祷、缅怀,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萧克将军的浴血奋战,才有了这个伟大而美好的时代。
《红军将领萧克》一书所述,使我产生了巨大共鸣。身为一名临床一线的护士,我们始终以祛除患者的病痛,捍卫患者的健康为天职,医护人员是将无数人病痛之躯送到健康彼岸的“摆渡人”。作为肿瘤科的护士,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死神对抗。病房内每日上演着悲喜剧,我常常会为那些幸运的肿瘤患者在抗病战火中突出重围存活下来而喜极而泣,这是作为肿瘤医院人最想也是最希望看到的场景,我们将永远为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