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叶报道)护理安全包括医院公共卫生安全(电梯故障、停水停电等)、患者人身安全(跌倒、坠床、自杀等)和护理专业安全(用药错误、检查错误等)。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士应有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病人从踏进医院挂号开始,他(她)们的安全就与医院和护士有关。尤其是住院患者,面临肢体残缺、视觉障碍等自身缺陷引起的跌倒等;面临疾病发展引起的躁动坠床、管道脱落、皮肤压力性损伤等;面临疼痛和心理问题引起的自残、自杀;面临病房环境引起的开水烫伤、外伤等。作为护士,应该在病人入院时,第一时间评估患者跌倒、管道、皮肤、疼痛、心理、生活自理能力等安全问题。对于评估出有隐患或高危患者,应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安全告知、预防措施、知识宣教、做好班班交接和床旁交接,并发挥医生、护士、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卫生员和护生等团队作用,发挥好团队和护士在病人安全方面评估者、教育者、咨询者、落实者和督促者多重作用。
国家卫计委为保障患者安全,制定了要求护士严格执行的各种核心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和《口头医嘱执行制度》等。医院为保障患者安全,细化了各种安全制度,如《患者安全管理规定》、《防压疮管理制度》、《防跌倒管理制度》、《转运交接制度》、《告病友书》等多项规定和制度。但是,护士落实得如何直接影响患者安全和护理效果。为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通过护理部、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多环节、随机、动态检查护士对制度的知晓和掌握情况、各种安全评估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到位;同时,通过患者及家属对各种安全举措的知晓和落实,侧面了解护士安全工作落实;另外,可通过不良事件管理,掌握各科护理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如压疮发生率、医嘱错误知晓率、跌倒发生率等。从而有针对性给予指导和干预。而患者安全涉及护理工作方方面面,护理管理工作又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升患者安全?
1、制度齐全有章可循。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各种安全制度和规定,要求各部门责任明确、细化分工,避免各部门、各专业医护人员相互推卸责任。
2、硬件设施安全保障:保障病人和家属使用的物品如病床、靠背椅、轮椅、平车等性能完好、功能齐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班班检查、班班交接。
3、安全告知及时有效:开水箱、卫生间、走廊等地方防滑标识醒目,时刻提醒病人注意防滑防跌倒;病床、平车、轮椅、开水箱等有使用方法和警示标识;可通过护士口头、电视示范、图片解说等方法,多渠道提高患者和家属安全意识。
4、护理安全纳入质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科检查护理安全,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纳入科室质控考核评比。护士长通过每天督促、床旁交接班和晨晚间护理等时机,细查责任护士护理安全落实,检查结果纳入护士个人质控。
5、不良事件精细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掌握各科不良事件上报、瞒报和漏报情况,直接与奖惩挂钩。对于一些典型安全事件,护理部要求科室护士长用PPT形式全院汇报,起到全院警醒作用,希望通过个别人的教训,作为全院护理人员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