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燕报道)最近网络上流行一首叫《纸短情长》的歌曲,我一度为背后的爱情故事无比动容,然而翻开这本《红色家书》后,一封封革命先烈的血泪书、绝笔信,感人肺腑,震撼心灵,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杜甫所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让我真正明白了在国家、民族大爱面前,所有的个人情怀,对父母妻儿的不舍、对恋人战友的交托、对兄弟姐妹的嘱咐都只能化作情透纸背的一封封薄薄的家书。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这些家书已然成了革命历史最真实的见证,也成了如今青年一代的我们弥足珍贵的红色精神洗礼。
当代社会,电话、短信、微信、QQ等通讯方式日益发达,亲朋好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很少落于纸面,家书所承载的真情实感和巨大能量我们已经不再有所体会,但是捧读《红色家书》之际,我依然不受控制地潸然泪下,那些史实在脑海里不断地画面重现,有的在监狱里、有的在临刑前、有的在作战前夕、生死未卜的情况下,纸短情长,不尽欲言,有的家书寥寥几笔、有的满载文字。家书内容也不尽相同,或是向父母长辈表达为了革命事业不能在膝下尽孝的惋惜之情;或是向爱人述说为了更多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牺牲自我的绵绵情怀;或是对晚辈修身修为、勤劳治家、孝敬长辈,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之人的谆谆教诲。虽然家书书写环境极其恶劣,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丝一毫悲观和绝望,洋溢的都是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初心,对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美好憧憬。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革命夫妻陈觉、赵云霄的英雄故事,陈觉就义前的两封书信分别寄语的是妻子赵云霄和出生只一个半月大的女儿,同为先后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各种拷打诱惑都动摇不了她们内心的坚定信念,在监禁的日子里,由于难友们的帮助,他们通过递纸条的方式保持联系,互相鼓舞、互相激励。当看到赵云霄被刽子手高声点名赴死前仍强忍不舍喂着最后一次奶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悲痛地不仅仅是民族大义前先烈们艰难取舍的痛楚,还有对陈觉烈士寄托遗子希望破灭的遗憾,那封写给女儿启明小宝贝的信可能永远也到不了她的手上,陈觉和赵云霄可能都没有想到女儿不久后也不幸夭折,然而即便纸短情长,她们所有的希望,那些幸福的寄语,那些忠贞的信仰全部灌注在了最后写给女儿的书信里。
家书里的真善美还有很多,三十位革命烈士有着不一样的诉说,同样的革命情怀,他们有“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有“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有“所以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忠孝不能两全的铁骨柔情,有“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的谆谆教诲,更有“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而这些,都是青年一代的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学习教育的生动版本。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与共产党员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作为青年一代,只要时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立足本职工作,我们依然可以是祖国建设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掩卷沉思,作为江西省肿瘤医院的一名年轻护士,我应该始终不忘初心,保持护理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牢记使命,永远将患者放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实现自我提高,用自己日益增长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服务于肿瘤病患,尽己所能促进她们的疾病治疗与康复。
“纸短情长啊,道不尽太多涟漪……”,再次响起这首旋律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再是对里面爱情的沉思,而是一封封红色家书里的欲言又止,是一股股对生活和工作无限的热爱和力量,革命先烈们带给了我灵魂的洗涤,即便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满布荆棘,我依然要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引吭高歌,在诱惑面前一笑而过,在经历过后一路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