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报道)癌症治疗的三大法宝:手术、放疗、化疗。但部分患者经过以上治疗,肿瘤治疗效果不好,会复发、恶化、转移等,患者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近来,江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大力开展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新技术给患者带来一线希望,可有效缓解疼痛等系列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25I粒子是将附有125I的Ag棒装于钛管中,两端焊接的密封源,外形尺寸为:4.5mm*0.8mm的圆柱体,125I粒子的半衰期为59.6天,主要发射27.4 KeV,31.4 KeV,35.5KeV 3个能量峰的γ射线,组织穿透能力仅为1.7 cm,对远端主要脏器不产生内照射。125I粒子适应症:1.浅表、胸腹腔内的肿瘤(如头颈部肿瘤、肺癌、胰腺癌、早期前列腺癌);2.肿瘤为不能切除的、局部的、生长缓慢的、对放射线低度或中度敏感时;3.经放射线外照射治疗残留的肿瘤以及复发的肿瘤;4.应用化疗、外放疗效果不佳的肿瘤患者。
125I粒子植入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微创方法,根据BTPS采用CT、超声等引导下、激光定位、模板穿刺定位方式,将完全密封的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以其连续释放的低能量光子产生的γ射线持续照射肿瘤细胞,通过放射线的直接效应或产生的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破坏DNA双链,不断消耗肿瘤干细胞,经过足够的剂量和足够的半衰期,使肿瘤细胞全部失去增殖能力,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125I粒子植入术还采用3D建模的方法,通过BTPS将患者肿瘤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完整的呈现出患者皮肤、血管和肿瘤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每一根穿刺针的针道、进针深度、粒子分布及粒子数量、肿瘤受辐射的剂量,最后通过3D打印设备制作出贴合患者皮肤的微创导向模板,模板上打印出每一根针道的方向。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的125I 粒子植入,术后对粒子的分布作出剂量分析,完全符合术前的组织计划剂量。
125I粒子植入术特点:1.肿瘤不通过手术,可以达到和根治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2.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伤害;3.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最适形的治疗肿瘤部位,最大限度的减少放疗对肿瘤周围组织的损伤;4.125I粒子永久植入体内一直缓慢释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约2个月左右;5.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一般无需特殊防护,病人可以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但需注意不要和孕妇及儿童做亲密接触。我院核医学科已经将125I粒子植入术应用于临床,纳入科室日常工作内容,目前已经完成125I粒子植入术例,治疗肿瘤类型包括:难治性晚期骨转移、前列腺癌、直肠腺癌转移灶、肺恶性肿瘤、肺癌胸椎骨转移、肝恶性肿瘤、皮下软组织转移瘤、甲状腺癌转移等多种难治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可以有效控制转移灶生长,达到保持器官功能、减轻疼痛的目的;作为常规放射治疗的补充和协同治疗手段,对一些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术后副反应少,减轻了患者疾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很多患者因不知道这种新技术,或对125I粒子植入不甚了解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适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局灶性肿瘤,越早放置,效果越好。至今该院核医学科已经进行200余例125I粒子植入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