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报道)2018年8月5日下午15:40时,“老师,刚刚打上点滴(10min左右)的一位患者主诉头晕,打针的手臂感麻木,要求重新打过。”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轮转护士焦急的说到。
从清创室换完药的我走进治疗室时看到轮转护士拿了两个病人的点滴去行静脉输液,一手持左氧氟沙星,另一手持生理盐水加头孢噻肟钠的药物。听到轮转护士的描述后,我惯性思维的说了一句:“左氧氟沙星是消炎药,本身就会有一些刺激血管,会有点痒啊,是不是针没有打好?”转念一想,不对!瞬间三步并成两步的冲进输液室。果然和想的一样,是使用头孢的患者发生了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的严重性想必大家都知晓,留给医务人员的时间更是甚少。只见患者面色口唇苍白全身大汗,问道:“李某某,现在哪里不舒服?”“我头晕心慌很不舒服。”立即停止输液并同时大声呼叫外科医生和护士,测量血压60/32mmhg,脉搏50次/分。说时迟那时快,在医生和家属的帮助下,将病人抬上平车迅速转至抢救室,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心电监护,双侧鼻导管中流量吸氧。安慰患者及家属同时也在给自己打气。
漫长的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患者面色口唇逐渐转红润,血压88/56mmhg,脉搏62次/分,血氧饱和度98%。看到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查看病例:患者女性,32岁,8月3日因右侧外耳部受伤,立即给予清创缝合,并给予头孢噻肟钠进行消炎,皮试阴性,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立即查看今日使用药物批号剂量浓度,于前两日一样,查看所有有可能因自身操作而导致的失误,一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最终确认无误。那么诊断就是患者发生了药物迟发型药物过敏性反应。还好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未酿成严重不良后果,未对患者造成不可逆伤害。
两小时后,患者血压112/68mmhg,脉搏72次/分,血氧饱和度100%,呼吸20次/分,撤除监护,患者及家属娓娓道谢,而后一家人一起回家了。
平凡的护理岗位中被无数小事充斥着,但不容小觑,护理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但是每一项技术都是有内涵的,正所谓护理无小事。感谢平日反复的磨练,操作严格的要求。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病人健康,也是为了更好的守护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