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备份 -> 随笔故事 -> 正文

旧站栏目备份

血常规为什么要加做网织红细胞计数?

发布日期:2018-09-17 15:29:4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田忠黄报道)血常规是传统的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常规项目。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主要检测的是血细胞部分。血液主要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但是血常规项目不能反应骨髓的增生情况,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刚好能弥补这个缺陷。特别是当病人有贫血时或者是放化疗骨髓抑制时,了解骨髓的增生情况就显得更为重要。

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少量核酸物质RNA,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传统的网织红细胞检查只检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一个项目,加上是手工操作,检测的细胞数目少(1000个),重复性差,没有质控,并且耗时长(30-60分钟),不能批量操作。现在的血细胞分析仪做网织红细胞检测,采用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数量多(10万个)、重复性好、速度快(小于1分钟),能够进行质量控制更准确、并且能够提供6个网织红细胞参数和一个光学血小板参数(PELT-O)。6个网织红细胞参数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低荧光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H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FR)。其中IFR是MFR和HFR之和,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骨髓中,血液中IFR升高时说明骨髓增生异常活跃,具有重要意义。网织红细胞6个参数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FR)是最具有意义的两个参数。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贫血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监测。可根据RET%和IFR将贫血分为骨髓增生型和骨髓再生障碍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2、白血病和肿瘤放、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的监测。未成熟网织红IRF是放、化疗时反映骨髓抑制和恢复较敏感的指标。在骨髓完全受抑制阶段,IRF可降为零;骨髓早期恢复时,IRF首先升高,并明显高于正常,而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升高较晚。大量文献统计表明,化疗病人骨髓早期恢复时,IFR比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提前5天升高,并明显高于正常。

3、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监测。骨髓移植成功后,未成熟网织红IFR第5天开始升高,RET%和PLT第10天才会升高。

4、各种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贫血治疗有效时,未成熟网织红IFR第3天就会达到峰值,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第5天才会升高,血红蛋白HGB第7天才会升高。

网织红细胞检测还有一个副产品---光学血小板(PLT-O)。传统电阻抗法测量PLT,速度快,成本低。但是经常受到电子噪声、大血小板、小红细胞、血小板凝集 、破碎红细胞、白血病性白细胞碎片、脂肪乳颗粒等干扰。光学血小板(PLT-O)通过荧光染色,由荧光强度提供的 RNA信息进行内部结果的确认和计数,不受以上干扰,结果更为准确,特别是低值血小板时,光学血小板(PELT-O)计数更精确。血常规中加做网织红细胞,当血小板计数受到干扰时,血液分析仪光学血小板(PELT-O)会自动校正血小板结果。

综上所述,血常规中加做网织红细胞计数很有必要,特别是贫血病人、白血病病人和放化疗患者通过网织红细胞监测,能及时了解病人骨髓的造血情况,对治疗更有指导意义。对低值血小板病人更能得出更为准确的血小板计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