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勇报道)在日常工作中,碰到诊断困难的病例,我们通常会建议做个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但是很多患者都担心穿刺会“扎破”肿瘤、“刺激”肿瘤造成肿瘤细胞转移扩散,而不愿意进行穿刺活检。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早已证明,由于穿刺操作造成肿瘤细胞转移的几率微乎其微,通常低于千分之几,属于极低概率的罕见事件。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保护措施,这种概率则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有的做穿刺活检时,会在穿刺针的外面加一个同轴保护外套,外形好似一杆圆珠笔。先将外面的“笔杆”贴近肿瘤的表面,让“笔杆”里面的“笔芯”刺破肿瘤表面,进入肿瘤的内部提取肿瘤细胞。活检取材完毕后,再将“笔芯”退回“笔杆”内,一起拔出体外。这样,虽然“笔芯”沾染了肿瘤细胞,但是在拔出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笔杆”的保护外套内,从而避免了 “拔起箩卜带出泥”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肿瘤受到刺激后就会快速进展、发生转移,造成这种误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之前的检查不全面和忽视了肿瘤本身自然的发展过程。有的患者偶然发现问题前来就诊,手里做过的检查也就是简单的化验报告和CT片子等。在做完穿刺活检后,随着检查的不断完善,身体里原先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出现了转移病灶;或者以前没有症状的地方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症状了,就自然而然的把穿刺活检当做了罪魁祸首。另外,人体血液循环内每天都会自带成千上万个原始的肿瘤细胞,之所以没有真正发展成肿瘤,就是靠着体内的免疫系统这个“清道夫”及时的清除化解。退一步说,如果穿刺活检真能带出几个肿瘤细胞的话,也会被人体自带的防御系统剿灭,扩散到全身形成广泛转移的几率会进一步降低。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在超声仪器实时监控引导下对活体组织进行穿刺以取得细胞及病理诊断的方法,可实时监控穿刺活检针位置,准确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是目前影像学引导下最为安全、快捷、简便的活检术。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肿瘤活性区及坏死区,穿刺时避开坏死区域,引导至增强区取材,从而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确诊率,降低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
穿刺活检是临床工作中肿瘤获取组织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合超声造影不仅可保证操作的安全性,还可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