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报道)每年春节过后,医院都会迎来一个诊疗高峰,今年也不例外,大年初七上班的第一天,病人就出现“井喷式”增长,江西省肿瘤核医学科通过以下五条举措,让前来诊疗的患者井然有序,平稳应对节后高峰。
一,制定预警机制,提前备好治疗药物
针对节后病人高发、交通拥堵、物流缓慢等惯例,而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药物具有半衰期,每分每秒都在减少的特性,为了方便节后患者能及时诊疗,核医学科根据不同药物的半衰期在年前就预订好治疗药物如碘-131、碘-125等,一开年就为8位甲状腺癌、7位需要进行碘-125粒子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治疗,至少缩短了患者一周的候诊时间。
二,增加制药次数
根据工作人员接受辐射的程度,国内用于核医学检查放射性药物的制备一般为每天一次,如果按照惯例,病人预约检查时间将会延长到半月,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柯晓锋冒着短时间大剂量接受辐射的风险,主动将制药次数增加到每天4次,大大缩短了病人的候诊时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高无上、患者是我亲友”这一主题活动。
三,采用弹性排班制度
随着检测样本、SPECT检查、核素内照射治疗病人的爆增,核医学科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全科工作人员中午晚上义务加班,取消周六周日休假,全天候进行检查和治疗,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一位网上预约了周一上午专家门诊的桂姓患者因为火车晚点,中午1点多钟才到科室,该患者买了晚上的返程票,为了让患者既接受完检查又能赶上火车,医生在诊室等候,病人到了后及立即开出检查单,科室工作人员马上检查,终于让患者如愿而归。
四,开启多形式预约服务模式
科室开通电话、微信、网络、现场等多途径的预约服务模式,对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分流,降低节后压力。对复查患者通过微信、电话告知检查结果,利用业余时间网上给患者进行答疑,较大程度降低了门诊及病房的诊疗压力。
五,制定科学的诊疗流程
根据核医学不同检查项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如骨扫描一般在注射显像剂2小时以后才能开始检查,科室利用这个时间段安排肾动态显像、碘-131显像等检查;对碘-125粒子治疗风险较大,要求医、技、护人员的整体配合,甚至可能还需要其他科室的技术支持的治疗项目安排在白天,而发现较小,对时间要求不是非常严格的骨显像则安排在中午、晚上进行检查,确保检查设备全天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