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备份 -> 随笔故事 -> 正文

旧站栏目备份

江西省肿瘤医院腹外二病区护士参加护理创新汇报

发布日期:2019-12-20 16:10:34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缪芳琴报道)12月19日,江西省肿瘤医院举行第三届护理创新项目评比。我很荣幸能代表腹外二病区参加护理创新项目汇报。

我们科室有两个创新项目,分别是《自制简易弹力带在桡动脉采血后止血中的应用》和《自制VSD在胃肠外科难愈性伤口中的应用》。动脉穿刺采血行血气分析是临床急危重症常见的操作,桡动脉因位置表浅,穿刺成功率高,动脉血栓发生率低,是动脉采血的首选部位。在采血后需一名护士为患者按压穿刺点长达5—10 min,耗时过长,加大了护士工作量,且临床常采用棉球按压或棉签按压法,棉球法需手指直接接触且易移位,造成穿刺部位污染及皮下出血等并发症,棉签按压法可避免直接接触但按压面积小、且极易滑动导致止血不当,穿刺后出现渗血、皮下出血 、血肿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痛苦。有文献报道采用动脉止血器压迫动脉穿刺点,取得效果显著,但动脉止血器造价昂贵,患者经济负担重。根据目前临床的需求,科室自制了简易弹力带,按压时压力均匀且遵循无菌操作,可起到有效按压的效果,避免了感染及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采血后患者可随意更换手的体位,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节约了护士按压时间,减少了工作量。

我科为腹部肿瘤胃肠外科,手术切口绝大多数为二类切口,肠造口病人粪便污染皮肤,切口很大部分为丙级愈合,回纳术部分患者切口感染难以避免;传统的开腹手术及根治性的腔镜手术中,随着肥胖患者的增多,高频电刀的使用及高龄、糖尿病的影响,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明显增多,切口脂肪液化常导致细菌滋生,继而引起切口感染;且胃肠肿瘤患者均营养差、抵抗力低。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裂开,皮下积液及切口线结炎症反应,以至于延迟恶性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我们此次的研究目的是快速促进感染伤口愈合,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根据科里现有的材料,科室创新小组自制形成包括伤口在内的封闭负压引流状态,此VSD操作简便易行,床旁一般即可实施,负压封闭引流的创面渗出物随时被引出,减少了创面细菌数量,消除了细菌的培养基,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能够显著加快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积极处理伤口,经处理的创面肉芽生长旺盛。绝大部分腹部切口感染愈合时间在一周左右,一般不超过两周。无需一天多次换药,病人免除频繁换药之痛苦,医务人员免除频繁换药之劳累,同时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操作简便易行,床旁即可施术;设计简单,耗材少,且易取使用安全,换药后创面美观。

护理人员的创新工作要以不断主动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为根本,熟悉掌握操作流程,并能够灵活运用,让护理创新确实解决临床上的一些实际护理问题,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因此,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护理工作必须在创新中不断的发展完善,更好的满足时代和病患的新需求。